武帝建晉之後,全國剛剛統一,本來應該有一番新興起氣象才是:但事實不然,從一開始西晉舉國上下就浸潤在奢侈腐敗的氣氛之中,不能自拔,使它註定要成為一個短命的王朝。晉武帝出身於豪門世家,靠父祖之庇蔭而奪得天下,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一個龐大的權貴集團,而在西晉建立後更表現得十分貪婪、奢侈、腐敗、殘暴。司馬炎本人一當上皇帝,就極盡奢靡揮霍之能事,「時帝多內寵,平吳之後,復納孫皓宮人數千,自此腋庭殆將萬人,而並寵者甚眾。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宴寢。宮人乃取竹葉插戶,以鹽汁灑地,而引帝車」(《晉書》“武悼楊皇后傳”附“胡貴殯傳”)晉武帝就這樣成了歷更上有名的好色皇帝。

除了皇室之外,西晉大臣也大多是漢魏以來的世家大族、元勳子弟,他們習於驕奢伕樂,從不以國事為重。太傅何曾每日飯費需萬錢,還說沒有下筷的地方。其子何肋 「食必盡四方珍異,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石崇有「蒼頭八百餘人」,對奴婢隨意殺戮,靠居官搶劫而發財。石崇曾與外戚王愷爭奇鬥富,互相炫耀奢華之排場,「愷以飴澳釜,崇以蠟代薪。愷作紫絲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崇塗屋以椒,愷用赤石脂」,王愷以武帝所賜高二尺許之珊瑚示崇,崇用鐵如意順手碎之,另取己之珊瑚,高三四尺者竟有六七株。因此,西晉從一建立,政風即十分黑暗腐敗,朝政上下競以驕奢為榮,貪贓枉法,賄賂風行,一派烏煙瘴氣。

西晉初年的劣政不僅顯露在朝廷的奢侈腐敗,而且還表現在武帝立國後所取的一些錯誤國策.它們對後來西晉之速亡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茲略述如下:
     (一)重行分封,種下亂根:晉武帝認為魏國之被取代,是因為皇室孤立、缺乏皇族支持。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監督異姓功臣和吳、蜀殘餘勢力,他便大封宗室子弟二十七人為王,允許封國建軍、任官,並陸續用諸王統率中央兵馬鎮守要害。「武帝泰始元年封諸王,以郡為國。邑二萬戶為大國,置上、中、下三軍,兵五千人。邑萬戶為次國,置上軍、下軍,兵三千人。五千戶為小國,置一軍,兵千五百人」。西晉初之封建自然不同於西周之封建,而有類於西漢初年分封同姓王之郡國制度。但諸王後來或鎮雄藩,或專朝政,終於釀成八王之亂。    
     (二)州郡去兵,地方削弱:鑒於東漢末年州郡割據、漢室名存實亡之教訓,武帝在平吳之後遂盡去州郡之武備,「吳平之後,帝詔天下罷兵役,示海內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刺史只能掌管察舉等事,不再領兵。這就造成地方兵力薄弱之弊病,以致後來外敵入侵,各地均處無能之狀態。
     (三)依靠士族,政治腐敗:原來自東漢以來,社會上就逐漸形成一批享有政治、經濟特權的豪門大族,即士族或世族。魏文帝時推行九品官人法,由中正官選拔人材,因擔任中正官的多係世族出身,故品評人材只問門第出身,造成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之現象。武帝立國後,極力維護世族的特權和統治地位,遂使等級森嚴的門閥制度進一步發展起來,對兩晉南北朝時期之政治影響極大。
     (四)許胡歸附,內遷雜居:自漢魏以降,北方胡人逐漸內遷,雜居邊地,造成嚴重的民族問題和潛在的政治危機。西晉初,胡、漢衝突日趨嚴重,故一些大臣提出「徙戎」北返的主張,但武帝不僅沒有採納,反而接受了北邊大批匈奴的歸附,使隱憂愈來愈大,後來終於導致西晉之滅亡。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十一章_西晉之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