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一戰”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終結100周年的2018年11月11日,世界多國尤其是歐洲大肆紀念,法德領袖且消除恩仇、共同憑吊,在隨後舉行的“和平論壇”上疾呼要汲取教訓、爭取持久和平。爲什麽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僅二十年就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三次世界大戰能否避免呢?雖然未來可能發動戰爭的大國都在紀念,但也出現各唱各調、步伐不協的端倪:英國單獨紀念,而未踏足歐陸;法、德帶領歐盟想組建歐洲軍以自我保衛;美國參加紀念,但不出席論壇;俄羅斯樂於支持歐盟自建部隊,在美歐間取得平衡;中國只派普通領導人赴歐出席活動……。筆者不想充當預言家,只提供當年部分史事,供大家依據歷史經驗教訓,得出自己的結論。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同盟國[Mittelmächte;Central Powers]:

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

協約國[Allied Powers]:

英國,法國,俄國,塞爾維亞,比利時,日本,意大利,羅馬尼亞,美國,希臘,中國及其他共三十多國

各國參戰史事

※塞爾維亞:1914年6月28日,青年學生加夫里諾·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槍殺前來閲兵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其宣戰,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1915年11月16日,對保加利亞王國宣戰。

※奧匈帝國:1914年7月28日,以“薩拉熱窩事件”向塞爾維亞宣戰,標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14年8月6日,對俄國宣戰。1918年11月4日退出戰爭。協約國在1919年9月10日,與奧地利簽訂《聖日爾曼昂萊條約》;1920年6月4日,與匈牙利簽訂《特里亞農條約》,劃定匈牙利的邊界。

※俄國:1914年7月30日總動員,旋出兵援助塞爾維亞,對奧匈宣戰;8月1日被德國宣戰;8月6日被奧匈帝國宣戰;11月1日對土耳其宣戰。1915年11月19日對保加利亞王國宣戰。在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勝利後的次日,即1917年11月8日,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了第一個法令──《和平法令》,宣佈蘇俄退出戰爭。1918年3月3日,蘇俄單獨與德國簽署了《布列斯特和約》;11月11日,德國戰敗投降,蘇俄在13日宣佈廢除該約。

※德國:1914年8月1日,向俄國宣戰;8月3日,向法國宣戰;8月4日,破壞比利時中立而入侵之,同日被英國宣戰。1918年11月11日退出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止。1919年1月18日至1920年1月21日,協約國舉行巴黎和會,1919年6月28日與德國簽訂《凡爾賽條約》(全稱《協約國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1920年1月10日生效),標誌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法國:1914年8月3日德國對其宣戰;8月13日對奧匈帝國宣戰;11月5日對土耳其宣戰。1915年11月15日對保加利亞王國宣戰。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以北60公里的康邊森林一列火車車廂,協約國與德國簽署康邊停戰協定,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1940年6月22日,德國佔領軍接受法國投降,雙方在同一地方同一車廂簽署第二次康邊停戰協定;2018年11月11日在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之際,法德兩國領袖同往康邊森林憑吊,宣示和平終戰的意念。

※比利時:本為中立國,1914年8月4日被德國入侵。

※英國:1914年8月4日,對德國宣戰;8月12日,對奧匈帝國宣戰;11月5日對土耳其宣戰。1915年11月15日對保加利亞王國宣戰。在主宰戰後和平協議上,英國與法、美三國領袖全權壟斷。

※日本:1914年8月23日,對德國宣戰;8月25日,對奧匈帝國宣戰。在加入英、法等協約國陣營後,於1914年9月2日出兵在中國山東省登陸,包圍青島的德國人據點,11月7日接受當地德軍的投降,旋自行掠取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

※土耳其:1914年8月2日加入德、奧等同盟國一方;10月29日公開對協約國宣戰。1918年10月30日退出戰爭。1920年8月10日,協約國與奧斯曼帝國簽訂《色佛爾條約》。後因新的土耳其政府拒絕接受之,雙方另於1923年7月24日簽訂《洛桑條約》。

※意大利:1915年5月23日對奧匈帝國宣戰;8月21日對土耳其宣戰;11月19日對保加利亞王國宣戰。1916年8月28日對德意志帝國宣戰。

※保加利亞:1915年10月14日加入德、奧等同盟國一方。1918年9月29日退出戰爭。1919年11月27日,與協約國簽訂《納伊條約》。

※羅馬尼亞:1916年8月27日對奧匈帝國宣戰。

※美國:原持觀望態度,兩邊做軍火生意。在大戰結束前一年,於1917年4月6日對德國宣戰;12月7日對奧匈帝國宣戰。在戰後和平會議中,美國總統威爾遜曾提出建立國際聯盟的倡議,主持1920年1月10日《凡爾賽條約》正式生效及宣告國際聯盟成立,且為此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美國最終未加入國聯。1920年1月19日,美國參議院拒絕批准《凡爾賽條約》及《國際聯盟盟約》,並否決加入國聯。

※希臘:1917年7月2日對德國、奧匈帝國宣戰。

※中國: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政府對德國、奧匈帝國宣戰。隨之向歐洲英法俄等國派遣了約20萬勞工,組成所謂“中國勞工旅”,從事挖戰壕、運彈藥、埋屍體、修路橋等,有近萬人犧牲。但在戰勝國召開的巴黎和會上,中國卻蒙受不公待遇,歐美列強把原來戰敗國德國在戰勝國中國山東的殖民權益,轉讓給另一戰勝國日本。協約國的這一屈辱決定,直接導致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五四運動」之爆發。

【編於2018年11月14日,對百度、維基等網頁多有參考,特致謝忱】

zhangdeanci.jpg
以上為張德岸先生評論,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