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青少年科普叢書”
頓賀《海上絲路之造船開海》
頓賀《海上絲路之導航揚帆》
樓鋼《海上絲路之精工開物》
宋林《海上絲路之建港貿易》
陳鴻鈞《海上絲路之舶來珍品》
馮海波《海上絲路之夢想起航》
[2017年6月起由廣東科技出版社陸續出版,叢書主編王元林]

11.jpg
樓鋼《海上絲路之精工開物》目錄
科技隨“貨物”遠行
陶瓷 中國魅力 長盛不衰
陶瓷的發明與發展
陶瓷的起源
由陶變成瓷:商周——兩漢
陶瓷的發展進步:兩晉——隋唐五代
中國陶瓷的繁榮昌盛:兩宋——遼夏金
中國陶瓷的轉型:由雅入俗——元明清
陶瓷的外銷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陶瓷外銷的序幕——唐代
陶瓷外銷的繁榮昌盛:兩宋
陶瓷外銷的輝煌鼎盛——元、明、清
陶瓷外銷的尾聲——清中晚期
絲綢 柔軟曼妙 風靡歐洲

3.jpg
宋平《海上絲路之建港貿易》目錄
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廣州 直面南海 港市
秦漢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航線
粵人善作舟
梯山航海
廣州番坊
東方樞紐:大航海時代的廣州
中西方貿易中的商船
廣州十三行
水上之城
蓬萊 尋仙問道 海上門戶
徐福探尋海上仙山
隋唐登州古港與朝鮮、日本的交通
蓬萊閣與中國海上神話傳說
蓬萊水城
蓬萊古船
揚州 海陸相接 絲路樞紐
中國大運河
沉船“黑石號”與揚州製造
旅行家馬可·波羅
杭州 臨安古都 絲綢之府
杭州絲綢
寧波 東海之濱 商貿中心
浙東運河
雄鎮海疆:鎮海口海 防遺址
溫州 甌越故地 鹿城新港
重商傳統
福州 控海咽喉 東南福地
福州古港
鄭和下西洋
泉州 盛極宋元 東方大港
多元宗教 文明薈萃
漳州 行銷四海 月港瓷都
漳州窯與克拉克瓷
北海 合浦古郡 匯珍聚奇
秦漢合浦古郡
絲路奇珍:來自海外的異寶
參考文獻

21.jpg
陳鴻鈞《海上絲路之舶來珍品》目錄
舶來珍品 舶來科技
秦漢時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隋唐宋元時期
明清時期
器物之用 先進科技 交流創新
世界地圖
七政儀
望遠鏡
顯微鏡
眼鏡
西洋鐘錶
照相機
自行車

.jpg
馮海波《海上絲路之夢想起航》目錄
“一帶一帶一路”,科技創新之路
“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與建設思路
一個高瞻遠矚的倡議
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新進展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描繪美好藍圖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廣東探索
“領潮爭先”的海洋文化
從經濟特區到自貿試驗區建設
從推動泛珠三角交流合作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
打造“一帶一路”特色平臺
廣交會——“海上絲綢之路”的新生
高交會——中國科技diyi展
文博會——中國文化產業展
留交會——中國海外留學人員交流i品牌
海博會——“海上絲綢之路”經貿合作新平臺
參考文獻

打造面向青少年的“主題出版”普及讀物 ——“海上絲綢之路青少年科普叢書”策劃出版側記
中國編輯2018-04-29 06:23:05

“海上絲綢之路青少年科普叢書”是在順利完成了“2016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項目”——《中國歷代海路針經》的基礎上,延伸開發、精心打造的“一帶一路”主題出版普及讀物,列入了“廣東省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援專案”。本文將以該套書策劃、編輯出版為例,分享“主題出版”普及讀物的編輯實踐經驗。

一、政治責任,文化傳承
主題出版是圍繞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黨和國家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動、重大題材、重大理論等主題而進行的選題策劃和出版活動,因此主題出版要堅持正確出版導向,出版人應該把策劃出版優秀的主題出版物作為一種自覺的政治責任,把精品意識、人文情懷貫穿到主題出版的創作中,力求打造經得起歷史考驗和讀者檢驗的富有思想深度、知識厚度和情感溫度的主題出版物,弘揚主旋律,體現中國價值,展示中國力量,引導積極的“主題閱讀”,營造良好的書香社會和輿論氛圍,促進優秀文化的傳承。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海上絲綢之路青少年科普叢書”便是圍繞著“一帶一路”這一重大構想而策劃的主題出版專案,我們的政治責任是幫助廣大青少年瞭解中國古代 “海上絲綢之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和“一帶一路”的新構想為“海上絲綢之路”注入的新時代內涵,理解今天建設“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絕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簡單重複和簡單繼承,促進“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優秀文化遺產的繼承。

二、凸顯科技,文理交融
據中國版本圖書館圖書在版編目(CIP)資料顯示,自2013年下半年“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提出以來,“一帶一路”主題圖書成為我國出版界關注的熱點,近四年間,出版界圍繞“一帶一路”主題,共計申報出版近1 800種相關圖書(統計截至2017年4月30日),2017年5月中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前近一年裡出版的相關圖書就有980餘種,逐步形成了以經濟類選題為主導(占比約一半),文化歷史類、政治法律類等選題多管齊下的立體式策劃和系列式開發模式,科技類選題主要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價值識別、展示與捕獲研究”“‘一帶一路’中醫藥文物圖譜集”“‘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等。

大眾普及讀物逐漸受到重視,出版社基於各自的專業出版特色開發了一些優秀的選題,如中華書局的《一張圖表看懂絲綢之路》,採用一張圖表的形式貫穿起兩千多年的絲路歷史;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大寫的西域》,將枯燥的專業知識和史料轉化為讀者可知可感的史話;人民美術出版社的《“一帶一路”歷史故事連環畫》則以連環畫的形式輕鬆講述歷史故事。

此時“亂花漸欲迷人眼”,而要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圖書中打造有特色的主題出版普及讀物,就必須瞄準特定的目標主體,選擇獨有的切入點。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是目的,航海是手段,船舶是載體。立足科技社的專業特色,從科技的角度思考選題,便會發現:中國古代優良的造船技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技術基礎;中國古代先進的航海水準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技術保障;中國古代獨特的生產技術及工藝為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古陶瓷、絲綢、茶葉等一流的出口商品;為了實現貿易,中國古代港口得以建設,航線得以開闢;貿易的發展也為中國帶來了異國他鄉獨特的物品和工藝。因此,科技是造就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歷史輝煌的核心元素。

而今天的“一帶一路”是文化之路,是經濟之路,也是科技之路,科技創新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全面發揮引領和支撐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期講話中提出,中國願同各國加強創新合作,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畫,開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四項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創新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搞好“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向創新要動力。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位經濟、人工智慧、納米技術、量子電腦等前沿領域的合作,推動大資料、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我們要促進科技同產業、科技同金融的深度融合,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我們要為互聯網時代的各國青年打造創業空間、創業工廠,成就未來一代的青春夢想。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為了幫助他們全面、正確地認識“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優秀的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的新構想、新進展和新成果、科技創新行動計畫及“21世紀數位絲綢之路”新理念,構築自己的青春夢想,整套叢書規劃了6個品種,即《海上絲路之造船開海》《海上絲路之導航揚帆》《海上絲路之精工開物》《海上絲路之建港貿易》《海上絲路之舶來珍品》《海上絲路之夢想起航》。

全套叢書凸顯科技,文理交融,既講述中國古代造船技術、導航技術、外銷產品的生產技術和工藝等科普知識,也講述港口建設、貨物運輸、貿易往來、舶來珍品等文化歷史知識,更講述“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最新進展和最新成果、科技創新行動計畫及“21世紀數位絲綢之路”新理念,解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時代內涵,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向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少年普及海上絲綢之路的知識,弘揚絲路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三、權威掛帥,樹立品牌
每個出版社都有自己的資源積累和核心作者隊伍。“海上絲綢之路青少年科普叢書”作為廣東科技出版社“2016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專案”——《中國歷代海路針經》延伸開發、精心策劃的“一帶一路主題出版”普及讀物,《中國歷代海路針經》原編纂團隊的專家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從而提升了整套圖書的品牌效應。

擔任叢書顧問的有: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迎勝,他曾三次代表中國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海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遊牧/阿勒泰絲綢之路”考察,任國際考察隊副隊長、隊長,所著《絲綢之路》是學界公認的研究絲綢之路權威之作;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終身顧問陳佳榮,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編審、高級經理,《中國歷代海路針經》第一執行主編;著名海圖專家,上海鄭和研究中心教授朱鑒秋,原中國海軍海洋測繪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中國歷代海路針經》第二執行主編。

該叢書列入了“廣東省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援專案”,叢書主編則由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副秘書長、暨南大學王元林教授擔任,王元林教授是廣東省最早開展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和珠江文化研究的學者之一。

四、深耕細作,展現特色
主題出版領域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跟風出版盛行,圖書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因此要做出個性,展現特色,充分滿足讀者的求知需求,就必須發揚工匠精神深耕細作,而不能把主題出版物變成空洞的說教,導致出版後不受讀者歡迎而束之高閣,造成資源的浪費和不良的口碑。

1. 選擇作者,共同打磨

很多專家都說做學問沒問題,可做普及讀物就怕不夠通俗,因此除了有關中國古代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2本圖書,我們在選擇其他4本書的具體作者時,儘量不選大學及社科院等研究機構做學問的學者型作者,這樣也比較容易貫徹編輯意圖,實現策劃定位。

(1) 《海上絲路之造船開海》和《海上絲路之導航揚帆》由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理事、中國船史研究會副會長、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頓賀所著。頓賀教授長期從事現代船舶工程專業教學、科研及實船設計,同時致力於中國船舶科學技術史研究近30年,並且熱心於科普工作,有一定的相關經驗。書中配有豐富的考古實物圖、復原圖、模型圖及古書畫圖、古航海圖等,如皮筏模型圖、出土的8 000年前的獨木舟圖、古籍上的皮船圖、復原的鄭和大寶船模型圖、元代古船上使用的方釘和鉤釘實物圖、出土的古船水密艙結構圖、出土的清代古船艙壁和肋骨交混結構圖、出土的宋代海船上的舭龍骨圖、出土的宋代石碇圖、出土的宋代海船量天尺圖、牽星板模型圖、指南針和羅盤圖等,直觀地描述了我國古代領先世界的造船技術和導航技術,突出了“科技味”,展示了出版社的專業特色。

資深專家寫科普,有時會寫得太深太專業,偏離了編輯要求的科普定位,變成了引經據典的研究論述,所以審稿加工時,編輯就要不斷同作者溝通,先讀懂這些段落,然後咀嚼消化,再引導作者用青少年讀者容易明白的語言改寫;有時候圖題裡會同時出現較多的概念和專業名詞,則要同作者商量後精簡,並對保留下來的逐一解釋;在篇幅有限的科普書裡,不可能講述太多的內容,但專家往往難以忍痛割愛,這份取捨的工作也要由編輯來理性地完成;編輯還必須時時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並將一些專家認為沒必要的或漏掉的例子和資料補充到書稿中。總之,編輯加工的過程就是一個嘔心瀝血的再創作過程。

(2) 海上絲綢之路又名瓷器之路,因此《海上絲路之精工開物》一書特別聘請廣東著名古陶瓷收藏家、熱愛並積極參與推動文化傳承和普及工作的樓鋼先生編寫。

從打撈的沉船中發現的古瓷器,可以證實中國古代大量的精美瓷器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銷往世界,民間收藏的精美外銷古瓷器和博物館收藏的絲綢織品展現了中國古代精湛的工藝技術,各個時代的茶具收藏品也是中國茶文化盛行、茶葉征服世界的佐證,對歷史文獻記載是一個恰當的補充,精美的圖片也使圖書變得更加賞心悅目和可讀。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中有關陶瓷和絲綢生產技術的黑白線描圖及相關內容的彩色清代外銷畫等也為圖書增色添彩。

(3) 《海上絲路之建港貿易》一書由中山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畢業、在廣州博物館工作的宋平老師編寫,《海上絲路之舶來珍品》則由同樣在廣州市博物館工作的副研究員陳鴻鈞老師編寫。他們在博物館做過一系列相關主題的展覽,圖片資源很充足。而且接待過夏令營的孩子,還到學校給學生講過課,因此更明白青少年的需求和喜好,更能理解落實編輯意圖,恰當把握文字的深淺及風格。比如《海上絲路之建港貿易》一書,內文標題是“廣州——直面南海,永久港市”“蓬萊——尋仙問道,海上門戶”“揚州——海路相接,絲路樞紐”“杭州——臨安古都,絲綢之府”“寧波——東亞海域,商貿中心”等,用簡練、朗朗上口的文字就將各大港口的歷史特點描述得很到位,很適合廣大青少年閱讀理解和記憶。《海上絲路之舶來珍品》則以“花木之秀”“蔬果之食”“香料之味”“禽獸之奇”“器物之用”“繪製之異”等簡潔、明快、有趣的標題來分類介紹從海上絲綢之路引進的物品和特殊工藝。

(4) 《海上絲路之夢想起航》一書特別聘請了廣東科技報社的記者馮海波老師編寫,他長期跟蹤、關注叢書主編王元林教授有關海洋文化研究等學術專題,善於通俗易懂地解讀“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最新進展和最新成果、科技創新行動計畫及“21世紀數位絲綢之路”新理念。因為這部分內容宏觀,具有較強的政策性,為了盡可能可讀,融入了一些具體的內容,並配以較豐富的圖片,比如介紹在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有代表性的一些探索實踐:從經濟特區到自貿試驗區建設,從推動泛珠三角交流合作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介紹在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有國際影響的對外合作交流平臺:廣交會——傳統海上絲綢之路的新生;高交會——“中國科技第一展”;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

從顧問、主編到每一本書的具體編寫者,整套叢書的作者團隊成員來自不同的領域和層面,使得圖書可以在更大的範圍營造口碑。而記者的加盟,也有利於發揮優勢,做好圖書出版後的宣傳。

2. 圖文並茂,精緻古樸

主題出版往往時效性較強,因此常常會因為搶時間而在製作上變得有些倉促,有些面向大眾的普及讀物雖然也圖文並茂,但圖片與文字缺乏有機的結合,圖片只起到裝飾的作用。

該叢書力圖避免這種缺點,圖文結合緊密,圖片是對文字的真正補充,標注文字也對應清晰明瞭。而且叢書中不同的作者在編寫自己負責的那一本書時,都不約而同地用到一些相同的圖片,但因為講述的內容和角度不同,所以基本都保留,並在畫面的呈現上通過排版做了不同的處理,圖片說明也各有特點。

主題出版面臨的跟風現象不僅表現在圖書內容的同質化上,而且裝幀設計也出現一些比較古板的模式化面孔,讓人深感遺憾。

該叢書力圖做出個性,以便打動富有個性的現代青少年。儘管異形16開本會比較大氣,但出於成本和定價的考慮,整套書最終採用大32開以體現精緻,力圖以小見大。內文用富有棉麻質感的木棉紙營造古樸的韻味,封面構圖不僅有羅盤等科技元素,也體現文化味和人文情懷,用特種紙和UV、磨砂工藝以增強立體感和手感,內文開頭和結尾各加多一頁特種紙以豐富翻閱的層次感。

五、合作互動,力爭雙效
儘管主題出版主要強調社會效益,但既然是內容好、有品相、夠權威、又可讀的普及讀物,就應該在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獲取經濟效益,才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我們與陽江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宣教科合作,力圖通過博物館的主題活動帶動圖書的銷售,同時通過圖書的銷售和出版社的相關行銷活動樹立彼此的口碑。

(作者單位:廣東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