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西周之前,甫自氏族部落社會脫胎未久,故全國部族林立,其勢力頗強,湯、武革命之成功端賴諸部族之支持。逮西周建立以後,乃藉封建制度以鞏固統治、擴大疆土,唯天子名義上雖被尊為天下之共主,然除接受朝覲、貢獻、勤王之外,只直轄王畿,諸侯卻享有封國土地、居民及財產之支配權,形同獨立王國。全國只是形式上之統一,猶如鬆散之邦聯。及至東周以降,封建之弊端暴露無遺,形成春秋諸侯爭霸、戰國列國競爭之狀態,全國割據分治益發不可收拾。

經過東周五百餘年之動亂,逐漸顯示出中國歷史發展的一種趨勢,即由分治而走向統一。傳夏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商湯時諸侯朝者三千,周武王伐商觀兵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春秋時見諸經傳之封國尚有一百七十餘。及至戰國時期,大小國家只剩下二十餘,其中較強大的僅得七國,而且到了戰國末年,已經出現由最強者兼併別國、統一中國之端倪,此一歷史負擔落在秦國肩上。

秦國自經商鞅變法以後,逐漸轉弱為強。秦之君主又多能勵精圖治,選賢任能,不論出身、國籍,羅致來自各國之客卿而予以重用。如秦孝公用衛人商鞅而使秦民富國強;惠文王(前337-前311年執政)用魏人張儀,以連橫擊敗六國之合縱;昭王用魏人范睢行遠交近攻,對六國分化瓦解;秦王政(前246-前221年執政)用楚人李斯各個擊破之策,完成對六國之蠶食鯨吞。

戰國末年,魏、齊、楚等大國已奄奄一息,而趙又在長平之戰中慘敗,於是秦消滅六國、完成一統的時機也逐漸成熟。公元前256年,秦攻周之王畿,當時王畿分裂為「西周」﹑「東周」兩個小國,周天子依附於「西周」。結果「西周」被秦兼併,周赧王於同年死去,無人為其立後,東周王朝至此宣告完全滅亡。後來「東周」小國也在前249年被秦所併。

前246年,秦王贏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國呂不韋及宦官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親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並著手進行統一六國之策略。

  前230年,秦派內史騰領兵攻韓,俘虜韓王安,韓國滅亡。前229年,秦派將軍王翦領兵攻趙,前228年秦軍進入邯鄲,趙王遷獻出地圖投降,趙國遂亡。前225年,秦派王賁領兵攻魏,引河水和溝水灌魏都大梁,魏王假投降,魏亡。前223年,秦派王翦領兵六十萬攻打楚國,楚王負芻被俘,楚亡。早在前227年時,燕太子曾派荊軻前往刺殺秦王,未成,秦乘機於前226年攻下燕都薊城,燕王喜遷到到遼東,至前222年,秦攻遼東,俘燕王喜,燕亡。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派王賁領兵由北向南攻齊,俘虜齊王建,齊亡。至此,秦終於全部併吞了六國,完成了一統全國之大業。中國歷史上諸侯割據紛爭達五百餘年的春秋戰國代終告結束。

 

[上網留言]重讀秦統一六國之史事﹐感慨良多。誠然﹐當時由分治走向統一乃歷史大勢所趨﹐而秦之一統則是「野蠻征服先進」規律的又一例證﹔唯歷史學絕不可以成敗而論英雄﹐更不可以今日統一等現實政治需求來篡改歷史﹔至於文史工作者﹐則須本著藝術﹑學術之良心﹐直筆書史﹑演史﹐不能墮為歷代朝廷御用之鷹犬﹐如李斯流。渠料今竟有所謂電影藝術大師﹐將暴君秦始皇美化為天下之「英雄」﹐把反秦者一一貶為對抗歷史潮流的庸夫俗子﹐這豈非以荊軻等烈士的鮮血作為獨夫民賊暴君祭壇的貢品﹖是可忍孰不可忍﹗(司馬殤於2006年7月14日法蘭西英雄人民反抗暴君政權的紀念日)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五章_東周之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