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絲路山水地圖》

[按:2018年春節晚會上,以重磅消息隆重推出《絲路山水地圖》。筆者曾在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及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兩者的網群微信上,發表了四則簡短意見;現更引錄《中外交通古地圖集》有關此圖的介紹於下,以饗讀者。2018/02/17]

關於《絲路山水地圖》

1. 此國寶在2002年早已回歸故國,後來只是拍賣及收藏者的轉換,況應由學者而非演員扮講解者;
2. 圖名應保留原來的《蒙古山水地圖》,不宜用後世概念強加於明代作品,當時中亞蒙古汗國地理與圖中所經還算相合;
3. 此圖從嘉峪關至天方的211地名全部源自嘉靖二十一年(1542)《陝西通志》的《西域土地人物圖》(1524-1542,台北故宮有彩繪本),只不過加彩色山水畫而已,唯後者更含天方至魯迷城而有311地名,其學術價值更高;
4. 關於此圖源流,除北大林梅村教授論述外,黃盛璋、李之勤等學者著作可以參考,朱鑒秋、陳佳榮、錢江、譚廣濂《中外交通古地圖集》(中西書局2017年6月版)pp.82-88有上述二圖的介紹及全部311地名的載錄,亦可參閱。

[再按:2018年2月18日補記一則]

5. 昨日據故宮網頁披露的該圖全卷,記下圖中的全部地名並加附錄,以供比較。但見許多地方譯名不同於《西域土地人物圖》或《西域土地人物略》;同時由學會網群傳來弗慮弗為〈《蒙古山水地圖》原名考證 ― 原名或為《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及楊浪〈“絲路山水地圖”辨析〉等文,謂該圖與清宮舊藏《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或者有同一母本。學友譚廣濂先生認為不排除清代繪製的可能。這是一件好事,或應結合台北故宮所藏地圖及明清檔案館所藏資料,再作通盤研究。相關全部地名,除由故宮網頁觀察外,可參考南溟網的〈關於《絲路山水地圖》〉(http://www.world10k.com/blog/?p=3547)。

附一:朱鑒秋、陳佳榮、錢江、譚廣濂《中外交通古地圖集》(中西書局2017年6月版)第82-88頁內容:

32、西域土地人物圖[1524-1542]

【概述】

《西域土地人物圖》(地圖)和《西域土地人物略》(文字)均載於嘉靖二十一年(1542)馬理等纂《陝西通志》卷十的〈河套 西域〉。其“西域”部分,首有短序,謂“雍人曰”云云,序後即《西域土地人物圖》,圖後緊接《西域土地內屬略》、《西域土地人物略》兩文。如比較圖文,可知《西域土地人物略》係從嘉峪關至魯迷城[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Istanbul)]的行程錄,而《西域土地人物圖》則用地圖兼圖畫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示了同一地理和路程。

關於《西域土地人物圖》和《西域土地人物略》的作者,或認為是雍州即今陝西人,或認為文、圖非同一人所編製。另或又以為是伊斯蘭教徒所作,是為明代中國穆斯林至天方等聖地的朝覲行程錄。至於編製年代,學者黃盛璋斷於1524-1542年間,即《西域土地內屬略》一文最後記事的嘉靖二年(1523)至《陝西通志》修撰的嘉靖廿一年(1542)。學者李之勤則以其內出現苦峪衛,該衛置於宣德十年(1435) ,故定圖、文都撰於1435年後,是《陝西通志》編修前的原有作品。

明初自太祖洪武至成祖永樂年間,注意對外交往,無論西域或南海均有不少盛事,如陳誠等多次出使西域、鄭和艦隊七下西洋。是故《西域土地人物圖》及《西域土地人物略》乃能充分反映明代前期中西交流的成果。據《西域土地人物略》,由甘肅而西所包括地名共約311個,《西域土地人物圖》所繪略少,然亦相差無幾。圖中所載首先是嘉峪關以西的國家、城市或居民聚落的地名及附近自然環境,如高山、大河、海子、澇地、火焰山、大草灘等,次及各地部族民眾的風貌、習俗、物產。

該圖的重要特點,是用形象繪法來表達地方、地形、地物,又加各族人物畫於其間,顯得生動活潑、富有動感。圖中城形有方、有圓、有半圓、有橢圓、有刀把形;有依山設關,或外設甕城、臨水通船,有兩城、三城相連和三城鼎立。房屋建築有漢式民居,有佛教藏式圓塔,有清真寺三層高樓。至於人物的衣冠服飾和形象則多種多樣,或策馬疾馳,或牽駝而行,或負重趕路,或彎腰收割,或舉钁耕田,或席地坐談,或飲酒歌舞,或跪拜禮神。還有兩人披髻挽袖,牽著一頭雄獅東行,十分生動逼真。

  作為中國對西域交通的地圖,其地物之多、路程之遠、途站之詳、注記之豐,兼且圖畫相配、圖文並茂,實為前所未見,對五百年前中西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歷史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無怪乎其內容、技法,頗為後來的圖籍所參考或襲用,如《蒙古山水地圖》(1524-1542)、萬曆四十四年(1616) 《陝西四鎮圖說》的《西域略圖》,乃至清初顧炎武的《天下郡利病書》等。

【編注】

鑒於《西域土地人物圖》乃同依《西域土地人物略》行程文字而繪圖,故下面遂以後者所包範圍而著錄。據《西域土地人物略》,由嘉峪關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麥加(Mecca)]以至魯迷,共約311個地名。其中往往用漢字音譯法標出了突厥、蒙古、粟特、波斯、阿拉伯、希臘、亞美尼亞等多種語言的地名,涉及歐、亞、非三大洲的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中國的甘肅、新疆,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埃及和土耳其等。

《西域土地人物略》上的嘉峪關以西地名如下:

嘉峪關,大草灘,回回墓,缽和寺,柴城兒,騸馬城,三棵樹,赤斤城,小赤斤,苦峪城,三墩,王子莊,古墩子,阿丹城,羽即戎,哈剌兀速城,义[叉]班城,瓜州城,西阿丹城,卜隆吉兒城,垣力,提乾卜剌,察提兒卜剌,額失乜,大羽六溫,襖赤贍求,坦力,哈剌哈剌灰,哈剌灰,兀兀兒禿,牙兒卜[剌陳],答失卜剌,王子莊樹,召溫虎都,癿失虎都,□[俄]偏肖,阿赤,卜兒邦,哈卜兒葛, 賽罕,沙州城,虎木哥城,答失虎都,牙卜剌,哈失卜剌,阿子罕,小阿赤,引只克,哈密頭墩,羽術脫云,乞兒把赤,克兒革乜思,哈密城,速卜哈剌灰,畏兀兒把力,阿思打納城,卜古兒,阿打納城,也帖木兒,剌木城,巴兒海子,雙山兒,嶮把兒山,缽和寺城,哈剌帖癿,察黑兒,川中雙泉城,中中泉,雙泉兒墩,把兒思闊,脫合城兒,北昌,魯珍城兒,剌土,蘆萎草墩,懶真城,半截土墩,巴思闊山,羊黑城兒,哈剌火者,我答剌城,土魯番,委魯母,俺石城兒,俺鼻城兒,撒剌池,蘇巴失,兔真城兒,昆迷失,白山兒,昌都剌城兒,阿剌木,義力失城,他林河,哈剌哈失鐵城,格卜城兒,扯力昌河,苦他巴城兒,黑松林河,瀼巴泉,黑水泉,察力失城,丁城兒,泉兒河,扯力昌城,雙山兒城,獨樹城兒,兀馬河,撒力瀼巴河,一晝夜川,察力察井,火炎山,淤泥泉,克列牙城兒,察兀的河,榻子河,古克兀城,雅思雅阿城,澇池,苦先城,[牙]西牙河城,雙山關,阿思馬力城,迤西闊海子,沙的郎哈,花蛇河,赤剌店,阿黑馬力城,土力苦扯城,擺城,阿速城,阿亦地里城,也列河,克力賓城,二回回墓,黑玉河,石店子,乾泉,大井,三築城,比[北]長店子,乾羊城兒,石城兒,土台泉,恰木石干城,桐河,牙力干城,石[店]子泉,把立站,店子井,養泥城兒,石城,河西丁城,鎖河城兒,海子,亦的哈馬城,哈失哈力城,失哈力城,米兒阿都剌城,民運,也力灰,黑沙納思,哈札,黑失哈城,尚力,我撒剌,討墩巴失,賽蘭城,土剌城,牙思城,也失卜,巴速兒,打下你俺的速,他失干城,亦爾乞咱打班,大熱水泉,黑冰泉,亦可速巴,黑石[哈]城,亦乞咱打班,把力干城,哈剌界,阿必打納思,乞亦咱,撒剌思,咱力沙,亦乞咱力,俺的干城,馬兒黑納,我失城,懶闊,馬答剌撒,火者阿力,郎努古力,馬都城,沙兒黑納,砍的把丹,咱力都,罕都,撒力赤剌牙,黑寫歪,虎帖城,阿懶答,阿力砍打思,兀魯雨尊,阿拜即力姐民,雨六乜,水磨,阿速脫,亦卜剌城,答黑答奔,的火者,昆都思,剌巴的末兒咱亦卜剌,哈兒斤,哈沙打,戶倫城,速兒哈,盻黑的,鐵門關,克力干城,把黑里城,失巴力城,俺的灰城,黑樓城,巴巴沙忽,赤戲黑豬黑答蘭城兒,剌巴的剌,阿力阿城,馬力城,阿倫城,失黑山河,火者阿都阿剌黑蠻城,失黑山,剌叭的城,阿力伯,阿剌都伯,失黑,阿力店子,雜民城,阿思民,普哈[剌]城,剌巴子火馬里麻撒力瓦思,卜剌撒瓦剌思,撒馬兒罕城,阿力城,望日樓,失剌思城,高山,馬土力,撒子城兒,把黑打帖,把答山城,西河城,阿沙巴力,怯迷城,牙兒打兒,阿巴的納都,新旦城,巴答力山城,阿力伯城,孛思旦城,阿力阿伯,俺的灰,黑者沙平城兒,亦思他剌八城,盻的干城,巴巴沙蔥城,剌巴的咱兒答及剌叭的迷城兒,剌巴的打爾斤,失剌思城,亦思城,阿巴的納都,打剌木用城,馬失卜城,剌巴的扯帖兒,瀼都兒城,剌巴的米納牙,鎖力旦城,苦蘭城,亦的城,阿即民城,帖癿列思城,阿力旦城,頍力城兒,紐札城兒,苦思旦城,也爾的,水磨,沙密城,把黑旦城 欠土城 陝西斤城 也的納城,飯店兒,天方國,架子井,阿思納城,迷癿力城,牙瞞[蠻]城,文谷魯城,阿都民城,也勤朵思城,撒黑四塞[寨],哈利迷城,阿的納城,菲即城,安各魯城,可台城,孛羅撒城,魯迷城

茲再就其中部分重要地名的今地略加淺注:
嘉峪關:明長城的西部終點,在今甘肅西部。
瓜州城:又名安西,在今甘肅省西北部。
沙州城:即今甘肅省敦煌市。
哈密城:Qamul,在今新疆東部。
哈剌火者:Qara-hoja,舊稱高昌,又作火州,在新疆土魯番東面。
土魯番:Turphan,即今新疆土魯番。
阿速城:今新疆阿克蘇(Ak-su)。
也列河:今新疆伊犁(Ili)河。
哈失哈力城:Kashghar,今新疆喀什。
牙思城:Yass,今哈薩克斯坦的土耳其斯坦(Turkistan)。
他失干城: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Tashkent)。
鐵門關:在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南部。
黑樓城:又稱哈烈,今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Herat)。
普哈[剌]城: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Bukhara)。
撒馬兒罕:今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Samarkand)。
失剌思城:文中此名有二,後一個為今伊朗的設拉子(Shiraz)。
怯迷城:今伊朗的克爾曼(Kerman)。
亦思城:今伊朗的伊斯法罕(Isfahan)。
帖癿列思城:今伊朗東的大不里士(Tabriz)。
把黑旦城:今伊拉克的巴格達(Baghdad)。
也的納城:或今沙特阿拉伯的麥地那(Medina)。
天方國:今沙特阿拉伯的麥加(Mecca)。
迷癿力城:Misr,指埃及。
安各魯城:今土耳其的安卡拉(Ankara)。
孛羅撒城:今土耳其的布爾薩(Bursa)。
魯迷城: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Istanbul)。

【參考資料】
*曹婉如﹑鄭錫煌﹑黃盛璋﹑鈕仲勳﹑任金城﹑秦國經、胡邦波
編《中國古代地圖集(明代)》,文物出版社1995年版:圖190-191解說(黃盛璋)。
*李之勤〈《西域土地人物略》的最早、最好版本〉,《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4年1期。
*趙永復〈明代《西域土地人物略》部分中亞、西亞地名考釋〉,《歷史地理》(21),2006年。
*沈玉萍〈有關《西域土地人物略》作者的考察〉,《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4期(總63期)。
*李之勤《西域史地三種資料校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3、蒙古山水地圖[1524-1542]

【概述】

《蒙古山水地圖》,是一幅明代絹本青綠山水地圖手卷,長30.12米,寬0.59米。該圖約在20世紀30年代被日本京都私家博物館藤井有鄰館(The Museum of Fuji Yurinkan, Kyoto)收藏,並一直當作“清代青綠山水畫手卷”秘不示人。其背面有清末民初北京琉璃廠“尚友堂”的題簽:“宙XX:蒙古山水地圖”,後成為名稱的由來。2002年,中國大陸藏家易蘇昊、樊則春二人前往藤井館徵集中國文物時,出錢購回此圖,並請清華大學傅熹年教授初步鑒定,擬為明代中期以前作品。復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林梅村等繼續研究,認為圖中描寫嘉峪關到天方的211個地點,名稱裏的“蒙古”正與蒙古四大汗國的後續王國如帖木兒帝國等範圍相合;復追溯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馬理等纂《陝西通志》卷十的〈西域土地人物圖〉、〈西域土地人物略〉,乃至後來萬曆四十四年(1616)佚名《陝西四鎮圖說》卷末的〈西域圖略〉;根據〈西域土地人物圖〉等有天方至魯迷的地名,而《蒙古山水地圖》只到天方止,估計全圖應長40米,約1/4部分被裁;鑒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也發現《西域土地人物圖》的宮中彩繪抄本,屬明代兵部或禮部用圖,又進一步推論該圖原本為嘉靖皇帝御覽地圖,後來才散佚至民間。

關於《蒙古山水地圖》的繪製年代,學者林梅村以為在明代嘉靖三年(1524)明軍退守嘉峪關之後,又因圖中繪製的關口無“永興後墩”(今稱“長城第一墩”)圖示,推斷繪製時間早於修建“永興後墩”的嘉靖十八年(1539),即繪於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唯由地名、行程的比較,該圖應由《西域土地人物略》的約311地名選取211個加繪山水着色而成,故其編製年代或以學者黃盛璋為《西域土地人物略》所擬的1524-1542年,或李之勤所定1535-1542年間為宜。至於天方至魯迷的被棄地名部分,究係繪畫者自行抉取選擇,抑或後世文物業界妄加剪裁,仍需對原物細加辨認。

《蒙古山水地圖》在地理範圍方面的成就,並未超過《西域土地人物圖》和《西域土地人物略》。然縱觀此圖,其繪製手法則堪當褒揚。全圖以青綠山水畫法為主體,表現出城郭樓宇、高山大川的恢弘氣勢,堪稱明代陸路“絲綢之路”的彩色大地圖。由於該圖保持了中國古代地圖與山水畫千絲萬縷聯繫的繪製特點,使全圖瀰漫了賞心悅目的精美觀感和氣息。據專家分析,其整圖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繪製,重山連綿,山間雄關蕭寺,錯落有致,繪畫風格明顯透露出明代中葉吳門畫派的風格。

【編注】

《蒙古山水地圖》所繪範圍,東起中國西北的嘉峪關,經新疆及中亞、西亞諸國,直抵伊斯蘭教聖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麥加(Mecca)],不啻一部中國古代穆斯林的彩色朝覲行程圖錄,也成為明代皇帝披覽中國經營西域外交、軍事的御用地圖。其全圖共有地名211個,如嘉峪關,阿赤、小阿赤,卜答他思,他失虎都,引池克,哈密城,牙兒干,鐵門關,黑樓城,普哈城,撒馬兒罕城(附:望星樓),天方。

如加分析比較,《蒙古山水地圖》與《西域土地人物略》的地名漢譯雖略有差異,但其範圍實不出後者約311地名的範圍;很可能乃繪製者從其中特選211個,另以山水筆法着色另畫而成,以送呈禮部、兵部乃至供皇帝御覽。是故關於《蒙古山水地圖》地名的標示,可參考前述《西域土地人物圖》的編注。

【參考資料】
*曹婉如﹑鄭錫煌﹑黃盛璋﹑鈕仲勳﹑任金城﹑秦國經、胡邦波
編《中國古代地圖集(明代)》,文物出版社1995年版:圖190-191解說(黃盛璋)。
*李之勤〈《西域土地人物略》的最早、最好版本〉,《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4年1期。
*林梅村《松漠之間(考古新發現所見中外文化交流)》,北京:三聯書店2007年9月版,第305-324頁。
*林梅村《蒙古山水地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版。

附二:《蒙古山水地圖》嘉峪關以西地名
[據http://minghuaji.dpm.org.cn/details.php?pic=v04di475j6ul42yc031hf32l2fhr5yal]

嘉峪關,大草灘,回回墓,扇馬城,叁顆樹,赤斤城,赤斤大草灘,苦峪川,苦峪城,王子莊,阿丹城,瓜州,阿剌禿城,义[叉]班,西阿丹,廠剌,义赤兒,額失乜,沙州城,他失虎都,討失干,羽六昆,脱忽思孛羅,阿子罕,吉兒马术,刺巴,癿失虎都,阿赤,小阿赤,斡列海牙,卜荅他思,也力帖木兒哈力,引池克,他失虎都,秃兀儿把力,他失把力城,牙力忽思脱因,哈密城,钵和思,園子,阿斯他纳,速门哈六忽城,卜荅儿,剌朮城,脱合赤,哈刺[剌]帖别,义黑兒哈拉忽,帖思,俄卜力,撒力迷失,撒力哈迷失,癿力孛罗,脱谷思,比站,洗兒乞,懒真,鲁城,火者,羊黑,牙兒,土鲁番城,母六秃,掩失,脱辛,速巴失,阿剌术[木],术苦,哈剌速,义失力,鐵門關,禿小剌,牙力把失,义梯兒,扯朮,荅思,蠻朮力孛剌,苦先新城,脫爾斤,苦先舊城,卜古兒,沙的郎哈六忽,撒六兀六,阿赤,亦的約力,他林,拜,克即力,兀赤城,牙兒干,阿昔力丁阿禿赤,倘力,帖列力,俄撒剌,亦乞咱打班,大熱水泉,小熱水泉,乞赤可剌巴,可亦速,兀六可剌巴,速咱打班,火者忽兒,馬荅剌撒,懶闊,郎加古力舌比比,哈剌歡,馬都,咱力沙,撒拉思,俄失,乞赤咱力沙,阿必打力瓦思,掩的干,刺[剌]巴,乞赤打力瓦思,馬兒黑納,阿拜即力姐民,巴力,納速,坎巴兒丹,阿昔牙下,剌巴,兀六雨尊,黑寫歪,撒力亦剌牙,火站,罕都,我剌坎巴思,咱力都,阿子懶荅,亦思伯六,咱力都,束哈荅,子怕根,俄剌脫伯,撒巴,失哈梳,拉巴,阿倫,失黑山,失剌思,巴哈剌,望星樓,撒馬兒罕城,馬土力,牙兒荅兒,把黑他帖,把荅山城,剌巴也力,速力迷納,剌巴的納都,哈剌思盻,拉巴的扯帖兒,罕站,阿必巴力,阿兒昆,卜哈剌城,打剌羽用,剌巴的帖失爾干,剌巴的兀倫癿,剌巴的阿必納,高山,馬失下[卜],剌巴的克老干,古巴子火者馬黑麻撒力瓦思,撒子城,剌巴的火者哈非思,台牙罕,火者古巴子,把力黑,昆都思,卜力撒力,克力空,剌巴的,哈打六,鐵門關,台戶倫,的係哈三,把都沙忽,剌巴的,失巴力干,盻黑城,俺的灰城,米卜六罕,剌巴的克萊,俺都回,赤戲里堵黑塔蘭,買馬納,海撒兒,卜力馬兒哈,馬力翱城,黑樓城,園子,牙思城,失剌思西馬城,阿魯骨西馬,哈山,思丹卜,苦朮,阿速印,台白列思,比吉剌思,撒葉兒,恰拉,塞的列,掩他革,哈密,的力迷失,闊思,卜兒思,天方國。 [海] 戎地面

附三:部分相關文章

*弗慮弗為〈《蒙古山水地圖》原名考證 ― 原名或為《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http://www.world10k.com/
*楊浪〈“絲路山水地圖”辨析〉

《蒙古山水地圖》原名考證

https://gogonews.cc/article/3203122.html

原名或為《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

微博比較零亂,整理為一篇文章,對入藏故宮博物院的《蒙古冊山水地圖》(下稱「此圖」)原名做一番考證。抛磚引玉,求教方家。

前提
以如下史事作為前提:
1,此圖原名佚失,《蒙古山水地圖》得自清末民初琉璃廠「尚友堂」書店題簽。
2,其後此圖流入日本,為日本私人博物館「藤井友鄰館」收藏。
3,後由國內財閥低價購回,以元畫上拍流拍,後經香港某財閥購入捐贈故宮博物院。傅熹年先生鑒定此畫為明畫。
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介紹此圖所繪地域為:「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國(今沙特阿拉伯伊斯蘭聖城麥加)」。

而深究此圖起始點,我們會發現:
起點:嘉峪關
menggushanshuiditu1.jpg

終點:戎地面
menggushanshuiditu2.jpg
圖尾,右起分別為:天方圖、西海、戎地面。
天方國(上方)戎地面(左下)

在圖尾「天方國」之後,再繪有「海洋」(西海),海洋之後,也即全圖最末另有一城:「戎地面」。

「戎地面」今在何處,似已無考,但查《明實錄》卷一一三,正統九年二月戊申,有如下記載:命戎地面正使沙力免力為正千戶,副使合黑馬黑麻為副千戶……
可知「戎地面」與大明亦曾有外交往來,其地位應與「天方國」相同。

因此:
《蒙古山水地圖》所繪地域,起止不是「嘉峪關至天方國」,而是「嘉峪關至戎地面」。

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
menggushanshuiditu3.jpg

《蘿圖薈萃》:
menggushanshuiditu4.jpg

「戎地面」之名罕見,檢索相關史料,僅在清代皇宮輿圖收藏目錄《蘿圖薈萃》中,發現有一幅輿圖,名為:《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起點與終點與此圖驚人相同。

而題名中所記「巴達山城」,亦出現在圖中,記作「巴荅山城」。

故而《蘿圖薈萃》中所記《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起點、中點、終點,均與此圖完全相同。

那麼,此圖是否即是曾經著錄的「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而且如果曾是以輿圖(地圖)而非書畫入藏內府,也可解釋其向來默默無聞的原因。

查《皇輿搜覽——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明清輿圖》一書,曾提及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明清輿圖部分為清宮舊藏。這些清宮舊藏輿圖,在清帝遜位之後,大量散失海內外。如果此圖確實為真跡,而《籮圖薈萃》收錄的「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圖」也已佚失的話,此圖極有可能正好為清宮舊藏《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圖》。

尺寸
入藏故宮博物院的此圖,尺寸據公開資料記載為:
幅寬 0.59米;
幅長 30.12米。

《國朝宮史正續編》

而清人于敏中在其《國朝宮史正續編》中,恰巧亦收錄《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其一,絹本,又與此圖相同。其二,並詳著有畫幅尺寸:
縱一尺九:約0.61米(以清代營造尺1尺=0.32米計算);
橫九丈五尺:約30.4米;

故宮博物院公佈的尺寸或為畫芯尺寸,于敏中著錄的尺寸或為包括天頭地腳隔水題跋等在內的總尺寸,即便不考慮這細微的誤差,《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也與此圖尺寸幾乎完全相同!

總結

清宮舊藏《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與入藏故宮博物院的《蒙古山水地圖》,有如下幾點完全雷同:
1,所繪起點(嘉峪關)相同;
2,所繪中點(巴達山城)相同;
3,所繪終點(戎地面)相同;
4,材質(絹本)相同;
5,尺寸相同。

如此之多雷同,加之清宮舊藏輿圖曾經散佚,《蒙古山水地圖》極有可能即是清宮舊藏《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或者為同一母本的不同繪製品,或者是互相仿製品。

以上考證,僅限於非實物的文字史料,而且論證並不嚴謹,因此僅作為猜想,抛磚引玉。

或者故宮仍有《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收藏,或者有《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的其他史料,均可進一步論證此篇考評的對與錯。
求教方家,並求教@故宮博物院 。

“絲路山水地圖”辨析

http://yuanchuang.caijing.com.cn/2018/0218/4407891.shtml

本文來源於財經網 2018-02-18 09:06:00
文/楊浪

央視春晚上,單院長展示由香港企業家許先生捐贈故宮新藏明代古地圖,相關問題引起人們關注和議論,更有若干朋友詢問我的看法。

【關於捐贈】

網上有人議論許先生對古地圖的“捐贈”。

事情是這樣的:本圖上世紀30年代流散海外,一直被日本的私家博物館藤井友鄰館當作清代山水畫收藏。2002年,北京收藏家易蘇昊等從日本高價購回,經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林梅村教授多年研究,判定這是一幅原藏皇家內府反映明代陸上絲綢之路的珍貴古地圖,林先生建議應由故宮收藏。後故宮曾商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某家企業,其商議間,同為該基金會的香港世茂集團許榮茂先生慨然允諾,並當即首付。有報導說古圖價一億三千萬,即美元兩千萬。熟悉國際拍賣市場價格的當知其價格適宜。

此圖,由原藏家收回國內,許先生出錢捐贈故宮,路徑、名實了然無誤。

【關於圖題】

有人指十六世紀的古圖不應叫做“絲路地圖”,“絲綢之路”是十九世紀德國學者李希霍芬命名的,前稱後名,不妥。以學術規範計,此議有理。

其實,此圖原稱《蒙古山水地圖》也有問題。該圖的命名來自地圖背面,由清末民初北京琉璃廠著名書肆“尚友堂”題寫,這是否是地圖原名,本來就是問題。

日前有學者在網上指出,在清代皇宮輿圖收藏目錄《蘿圖薈萃》中,有一幅輿圖名為:《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起點與終點與此圖驚人相同。

在圖尾「天方國」之後,再繪有「海洋」(西海),海洋之後,也即全圖最末另有一城:「戎地面」(見圖3)。而題名中所記「巴達山城」,亦出現在古圖中,記作「巴荅山城」。

故而《蘿圖薈萃》中所記《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起點、中點、終點,均與此圖完全相同。
該學者還從尺寸上論證,入藏故宮博物院的此圖為:幅寬 0.59米;幅長 30.12米。而清人于敏中在其《國朝宮史正續編》中,恰巧亦收錄《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其記載有畫幅尺寸:縱一尺九:約0.61米(以清代營造尺1尺=0.32米計算);橫九丈五尺:約30.4米;恰與本圖相符!

【關於真贗】

有人質疑此圖的真贗,並指前年嘉德拍賣起價五千萬而流拍。

然而此圖傳承無疑,為國內著名藏家發現,傅熹年先生定為明代山水,林梅村教授摩挲八年譯解,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著作,再有故宮專家考定,真贗當不為慮。

林梅村教授是當世罕有深通西域古文字學的人,其譯解圖上211處地名,係根據古波斯、古突厥、吐火羅、僧伽羅、佉盧、梵文等古文字經音譯意譯讀通。近百年來,當無人能做此贗品地圖。對故宮收藏,普通人有權利質疑,但斷言贗品仿品應有依據。

古地圖存世不多,專家有限,藏家更有限。高價古圖流拍更不足怪。

【關於圖源】

林教授對比1542年由馬理主編《陝西通志》中《西域土地人物圖》,1616年由陝西三邊總督劉寬敏所編《陝西四鎮圖說》中《西域圖略》以及臺北故宮收藏的彩繪本《甘肅鎮守圖略》所附《西域土地人物圖》及其圖說《西域土地人物略》。認為《蒙古山水地圖》是以上三圖的母本。原圖全長40米,一直到達東羅馬帝國首都魯迷(今伊斯坦布爾),現《蒙古山水地圖》其實是一幅剩下四分之三的殘卷。並考證該圖繪製時間為嘉靖三年到十八年間(1524-1539)。

而據《蘿圖薈萃》,也可能故宮收藏的本圖正是《嘉峪關至回部巴達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處圖》的原圖。
也有回族歷史文化研究者指出,本圖圖源是明代以前穆斯林從陸路朝覲麥加的地圖。其指“山水地圖”中嘉峪關西“回回墓”及撒馬爾罕天文臺與此有關,並舉十九世紀馬德新著《朝覲途記》中嘉峪關到“天方”(麥加)的詳細陸上道里,與這張圖的記載高度相關。

對明代古地圖的議論中,還披露最近的古圖新發現——西安小皮院清真寺發現元代木刻古蘭經經板數十塊,是80年代大修折除時而存放在庫房的,其中兩塊為朝覲天方圖,該天方圖為瀝粉貼金,高1.78米,寬1.42米。經當地專家鑒定,天方圖的繪製年代為元代風格。

春晚一卷古地圖的捐贈,引發人們對古代中國地圖製作與收藏的關注,實在是件好事!

[作者:楊浪,編輯:宋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