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網主就南海古地圖話題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的採訪

[編者按]2016年6月7日,收到加拿大環球郵報常駐北京記者處由網易郵箱發來的電郵,要求就“南海古地圖話題”進行採訪。《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是加拿大全國發行量最大的英文日報,創建於1844年,在華常駐機構已有五十餘年歷史。筆者恐電話表達不清,特於次日即2016年6月8日以電郵書面回答其開列的五個問題。現將內容公諸網上,無論該報是否發表或如何翻譯,本人回覆的內容、文字均以此為準,文責則由作者自負。筆者於2016年6月18日

就南海古地圖話題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的問答[2016-06-08]

敬啟者,多謝你們來函。我現居香港,也是中國人,仍在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任職;從北京至香港的五十多年來,長期從事南海交通歷史的研究。現就你們提出的問題略表自己的意見(*):

問題1、在南海問題上, 古地圖的價值在哪裏? 是否能夠憑藉作為證據以證明其領屬權?
*依我看來,有關南中國海的古地圖之重要性在於,能夠展示諸島的發現、命名、開發、經營及古代管理等情況,但卻未必能與當前的領屬權掛鉤。因為歷史上許多領屬權的轉變,均與實力有關,如日本之於琉球(今稱沖繩),英國之於直布羅陀、福島,美國之於新墨西哥、夏威夷。以南海來說,目前部分島嶼早已被越南、菲律賓佔領乃至率先開採石油、填海造礁。這些糾紛只能通過牽涉方雙邊談判來解決。

問題2、1947年發表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九段線地圖) 為何是南海問題的重要文獻?
*1947年的《南海諸島位置圖》(應稱為“十一段線地圖”而非你們函中所稱的“九段線地圖”)是中華民國政府頒佈的。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中國作為戰勝國有權根據同盟國的一系列聲明,收復被日本侵佔的領土,包括南海諸島。《南海諸島位置圖》就是二戰的成果之一。當然,那時中國局勢混亂,劃圖細則或有商討的餘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該圖作了歷史的繼承,但也非全盤接受,而是堅持與鄰國談判協商。例如,北部灣的中越海界,就根據友好談判及地理情況予以解決,因此“十一段”才成了現在的“九段”。

問題3、 國內各方是否已經做了很多努力去尋找可能對中國有利的古地圖文獻? 是否有一些已經探明存在但還未被國內收藏的古地圖, 各方還在積極尋找中?
*據我所知,對於文獻及古地圖的搜尋,多屬學者的專業行為,可能要窮盡畢生的精力,而非是一時一事的需要。以我個人來講,曾花費十載光陰,才和謝方等學友在1986年出版了《古代南海地名匯釋》。今年我參與主編的《中國歷代海路針經》、《中外交通古地圖集》也即將出版,但都是六七年前就已策劃,非特為領海爭端而作。我們也沒有為某種政治目的去專門搜集散落在外的古地圖和文獻,不過一經發現自然高度重視,引為人類共同的科學成果,例如分藏於牛津大學、耶魯大學的《明代東西洋航海圖》(The Selden Map of China)、《清代東南洋航海圖》(The Yale Navigational Maps of China)等。

問題4、對於大家所尋找的古地圖等文獻中所帶來的結論的多種可能性, 您是否已有所準備?
*對此問題,似無多答的必要。一者熟知我國文獻、地圖對釣魚列島、南海諸島有了最早的記載;二來能否維護領土主權,主要由人民意志和國家力量來決定。倘若有甚麼文獻、地圖出現別的結論,只要符合歷史真實,吾輩歷史學者必定信服之。

問題5、 在這些尋找和收藏的行為中,多數是民間收藏還是有政府背書的行動? 您認為中國政府是否對於掌握這些古地圖文獻等也非常感興趣?
*我曾長期擔任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終身顧問,兩會會員超過千人,均屬大學講師以上學者。據我及與諸多學友的接觸,對海洋史的研究及文獻、地圖的搜集,絕大部分屬於學者個人的行為。中國政府肯定非常重視古地圖文獻的收藏,但以我自己的經歷,百分百未與官方人士探討過。上述《中國歷代海路針經》、《中外交通古地圖集》的策劃,均屬我和香港海外交通史學會仝仁的民間行為。也許中國內地人材太多,也許中國政府對歷史文獻太有自信,所以從未派人和我們接觸過,更遑論“背書”的行動。

因恐電話表達不清,特以書面回答,歡迎指教。祝

編祺!

陳佳榮於香港!
2016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