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語文學者陳家春著作三部問世:
《陳家春講學撰集‧文學精義:文學概論-語法學概論-寫作概論》;
《陳家春講學撰集‧古典文學名篇鑒賞:〈詩經〉篇-古代散文篇-古典詩詞篇-古典小說篇》;
《陳家春講學撰集‧現代小說名篇評析:外國現代小說-中國現代小說-台灣現代小說》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6年3月初版]

作者簡介

陳家春,號「海野」,1942年2月出生於福建泉州。1959年於家鄉完成中學學業,後考入廈門大學中文系,1963年以全優成績榮獲廈門大學頒授的優秀畢業生獎項並留校任教。1979年定居香港。

自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三十載從事教學工作,曾於香港理工大學及本港多間大專院校講授文學課程(專任/兼任),獲香港理工大學「一九九九年校長特設優秀員工傑出成就獎」;現為香港公開大學中文碩士課程主講嘉賓。任教理工大學期間,曾創辦並主編文學刊物《大學時代》;同期還曾創辦文學社團「香江學社」,主持會務並主編《文學村》雜誌。

陳氏著有《海野文集》、《慾魘的透視──中國當代小說與性文化》、《心淵覓蹤──西方現代小說解讀》、《聽我說「伊」》。編著有《青果文集》、《遊學攬勝》、《駝跡──香港新生代小說一瞥》、《香港學生佳作賞評》、《成語精解精用》、《中文語法入門》及與人合編《中文修辭入門》等。

序言

陳家春

讀者眼前的三冊書―《文學精義》、《古典文學名篇鑒賞》、《現代小說名篇評析》,乃個人過往講學的結集。自一九八零年代中葉至今三十載,本人先後在香港六間大專院校任教(專職或兼職),講授各種文學課程。此結集大多由講義編輯而成,外加散見於書刊的個人文學評論。

回望自己的大半生,主要是圍繞一樁事幹:教學。學而教,教而學,交集互動的多是一班師友學子。這大約是造物主的安排吧。若論自由選擇,執教生涯,也正是本人的第一志願。所幸的是數十年間,無論是在香港或內地,多得四方學子的一份真誠的信賴和支持。也許正是這一無形的內驅力,促使我幾經艱辛,推出此一專集。就個人而言,三書的問世,既是自身過往思維行跡的重新審視,也是長期以來孜孜求索的一種見證;而激發文學思考、傳承人文價值,正是本人始終不渝的意願。相信透過此一機會,可拓開一方精神空間,讓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藉此切磋探討。吾願足矣。

將平日課堂的言說轉化為書冊,並非易事。既要精準闡釋,又要顧及整體。此中難免有所不足,甚或失誤,還往各方專家多所包涵。

專集的籌劃與整理,歷經兩年多的時間。由於本人長期為眼疾多困,諸多不便,幸蒙親友學子鼎力相助,使書籍出版成為可能。在此鄙人謹向協助本書出版的下列諸君,致誠摯之謝意:

陳佳榮先生 孫立川先生 李川生先生 馮笑芳小姐 李嘉雯小姐 [陳宜預小姐]

二零一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寫於海珏

[錄自《文學精義》,最後一行括號內人名據《現代小說名篇評析》序言增補]

陳家春講學專集之一:《文學精義》
目 錄

1.文學概論
緒說
1.1 文學作品的內容和形式
1.1.1 內容和形式的相互關係
1.1.2 內容諸要素
1.1.3 形式諸要素
1.2 文學語言
1.2.1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
1.2.2 語言局限性及其化解
1.2.3 文學語言的提煉
1.3 文學作品的體裁
1.3.1 概述
1.3.2 詩歌
1.3.3 散文
1.3.4 小說
1.3.5 戲劇文學
1.4 文學的起源
1.4.1 起源的諸種說法
1.4.2 諸說的評議
1.5 文學的本質
1.5.1 文學觀念的歷史演變
1.5.2 再現論和表現論
1.5.3 文學的性質
1.5.4 文學的功能
1.6 文學的社會聯繫
1.6.1 文學和經濟的關係
1.6.2 文學和政治的關係
1.6.3 文學和哲學的關係
1.6.4 文學和宗教的關係
1.7 文學創作
1.7.1 文學創作的主體和客體
1.7.2 創作過程
1.7.3 創作心理
1.7.4 文學意境
1.7.5 文學典型
1.7.6 文學風格
1.8 創作方法和文學流派
1.8.1 創作方法
1.8.2 文學流派
1.9 文學鑒賞
1.9.1 鑒賞在文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1.9.2 文學鑒賞的特徵
1.9.3 鑒賞主體的形成
1.9.4 文學鑒賞的過程和心理
1.10 文學批評
1.10.1 批評的定義
1.10.2 批評方法的歷史
1.10.3 批評方法舉隅

2.語法學概論
緒說
2.1 漢語語法學歷史
2.1.1 醖釀萌芽時期
2.1.2 草創模仿時期
2.1.3 探索革新時期
2.1.4 發展繁榮時期
2.2 漢語語法
2.2.1 詞、短語和句子
2.2.2 句子的四種分析法
2.3 漢語語法研究動態
2.3.1 句型研究
2.3.2 藉助邏輯學知識
2.3.3 從人機對話看人與人對話
2.3.4 形式和意義的相互驗證
2.3.5 在語言運用中尋求規律
2.3.6 注重口語的研究
2.3.7 統計語言學簡介
2.4 語義學簡介
2.4.1 語言的四種功能
2.4.2 關於七種「懂」
2.4.3 人與人之間瞭解的三大障礙
2.4.4 語義學領域的若干論述
2.5 模糊學簡介
2.6 西方語法學簡介

3.寫作概論
3.1 寫作指要
3.1.1 概說
3.1.2 記敘和描寫
3.1.3 議論
3.2 文章學簡說
3.2.1 文章的分類
3.2.2 文章的要素
3.2.3 文章的作法

陳家春講學專集之二:《古典文學名篇鑑賞》
目錄

《詩經》篇
[一] 詩經簡論
[二] 名篇評析
中和之美的文學範本──〈周南• 關雎〉評析
絶美的古典象徵文本──〈秦風• 蒹葮〉評析
文明夾縫中的纖柔呼告語──〈鄭風• 將仲子〉評析
憂憤之作的先聲──〈邶風• 柏舟〉評析
朦朧憂鬱的奏鳴──〈陳風• 月出〉評析
心物之間融通的美感──〈邶風• 靜女〉評析
第三隻眼睛下的幽會心象──〈召南• 野有死麕〉評析
不可求的浩茫詠歎──〈周南• 漢廣〉評析
婦唱夫隨可入詩──〈鄭風• 女曰雞鳴〉評析
殷殷求偶少女心──〈召南• 摽有梅〉評析
古代怨婦的意識流──〈邶風• 谷風〉評析
人己互動,曲筆言幽──〈周南• 卷耳〉評析
勞人對上位者的反覆詰問──〈魏風• 伐檀〉評析
無可告語的精神地圖──〈王風• 黍離〉評析
直而曲、剛而柔的古閨詩──〈衛風• 伯兮〉評析

古代散文篇
古代教育學之集大成──《禮記 • 學記 》評析
還春秋「辯士」一幕真實場景──《戰國策 • 蘇秦始將連橫》評析
儒家文藝批評的濫觴──左丘明《左傳 • 吳公子札來聘請觀於周樂》評析
強弱順逆興衰的辯證轉換個案──《國語 • 句踐滅吳》評析
傳統智者的自由夢──《莊子 • 逍遙遊》評析
以寓言解說「順自然而為」之哲理──《莊子 • 養生主》評析
集權政制總體設計的得與失──《韓非子 • 五蠹》評析
論辯的宏篇,說服的範文──《孟子 • 齊桓晉文之事章》評析
責天道、養人志的浩然之歌──司馬遷《史記 • 伯夷列傳》評析

古典詩詞篇
九曲迴腸的天人之「哀」──屈原〈哀郢〉評析
集儒道俠於一身的太白之夢──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評析
穿越時空的朦朧絶唱──李商隱〈無題〉評析
仙人對滄桑大化的輓歌──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評析
感懷傷世的豪放詞標本──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評析
攝花人神韻的篇章──蘇軾〈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評析
空靈曠達的千古之唱──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評析
婉約而放任的一代詞壇聖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評析
柔美與壯美相濟的別離新詞──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評析
跌宕淒緊意識流的古典怨曲──陸游〈釵頭鳳•紅酥手〉評析
意象疊唱,癡絶相合的閨中第一詞──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評析
書寫閑愁的絶佳文本──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評析
摧剛為柔,勃鬱豪詞──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評析
豪放詞人筆下的另類意境──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評析
點化杜牧詩,抒己黍離悲──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評析

古典小說篇
[一] 古典小說概說
[二] 名作評析
在沉淪與救贖之間──《李娃傳》評析
青樓烈女撼腐儒──《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評析
「人治」社會「吃人」的精緻故事──《錯斬崔寧》評析
由殿堂入草莽的角色重造──《水滸傳》概說並析〈林沖上梁山〉
正邪道魔的纏鬥與智取──《西遊記》概說並析〈孫悟空三調芭蕉扇〉
大場面與巧細節烘托的立體形象──《三國演義》概說並析〈赤壁大戰〉〈群英會〉及曹操形象
社會「合力」交集下的性格悲劇──《金瓶梅》概說並析〈宋蕙蓮之死〉
道是有情卻無情──《紅樓夢》概說並析賈寶玉形象

陳家春講學專集之三:《現代小說名篇評析》
目 錄

外國現代小說
「永遠」的悖論──格•格林《永遠佔有》評析
現代社會小小而大大的夢魘──阿•莫拉維亞《中國盒子》評析
鬧劇緣於「色」盲──戴•勞倫斯《請買票》評析
「人心钜著」的罕見個案──喬•維爾加《格拉米格納的情人》評析
情愛「異化」的傳奇──艾•巴•辛格《泰貝利與魔鬼》評析
現代人的扭曲與矯正──庫•馮內古特《這次我演甚麼角色》評析
記住:陽光就是生命──博里斯•維昂《回憶》評析
清輝溶化愚頑──居伊•德•莫泊桑《月色》評析
真假錯位無了期──莫泊桑《項鍊》與《珠寶》評析
「龍頭蛇身豹尾」的篇章──歐•亨利《員警和讚美詩》與《帶傢俱出租的房子》評析
鬼斧神工的魔女創造──谷崎潤一郎《刺青》評析
上帝留給人類的無解之謎──芥川龍之介《竹林中》評析
腐爛的詩﹕與精神超越──海明威《乞力馬札羅的雪》評析
一團荒誕:個體到世界──卡夫卡《饑餓的藝術家》評析
不安靈魂的魔幻展現──曼努埃爾•羅哈斯《不安的靈魂》評析
生存競爭敗者的實錄──傑克•倫敦《一塊牛排》評析
一個體殘氣昂男兒的悲歌──屠格涅夫《木木》評析
教化與造化同歸天然──納吉賓《冬天的橡樹》評析
悲欣交集的人生閘口──安•普拉托諾夫《老三》評析

中國現代小說
晴轉陰:先覺者的頹唐營生──魯迅《在酒樓上》評析
一齣無可告語的生存悲劇──魯迅《祝福》評析
「愛」的良方能解時代病乎?──冰心《超人》評析
新青年與舊禮教的告別之旅──馮沅君《旅行》評析
沖淡人生美村姑──廢名(馮文炳)《竹林的故事》評析
幽婉村姑的哭笑之旅──黎錦明《出閣》評析
郷土小說中的心理分析──臺靜農《拜堂》評析
憨強漢與命運的博奕──沈從文《貴生》評析
原生態的敘說──沈從文《丈夫》評析
精神分析小說的嘗試──施蟄存《春陽》評析
新感覺派的文本策略──穆時英《黑牡丹》評析
人間孽障的寫真――羅淑《生人妻》評析
中國現代小說的奇葩──張愛玲《金鎖記》評析
心靈內蘊的詩化敘述──老舍《月牙兒》評析
漫畫筆勾勒的「二我圖」──張天翼《砥柱》評析
徘徊於契合與自戀之間的朦朧美──王安憶《錦繡谷之戀》評析
由兩性之纏鬥洞穿人性之幽微──王安憶《小城之戀》評析
由閹割情結造就的分裂人格──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評析
性•感覺•原生態──莫言《金髮嬰兒》評析
性──生命力的勃發與挫敗──劉恒《伏羲伏羲》評析
在白渦裏打轉的現代雙面人──劉恒《白渦》評析
彰無道之道──阿城《棋王》評析
永遠無法填補的「空間」──馮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評析
厚土上生靈的顫動──李銳《厚土•看山》評析
在「無主」與「主」之間──徐星《無主題變奏》評析
純美的歌吟──鐵凝《哦,香雪》評析
不可改變的和可改變的──劉西鴻《你不可改變我》評析
婚戀背後的兩性比拼──余華《愛情故事》評析
心內心外的大噩夢──無名氏《契闊》評析
草甸榮枯──天道不可逆──宋學武《乾草》評析
奴性人格的新錯位──高曉聲《陳奐生上城》評析
真幻之間的全景式瘋狂──張辛欣《瘋狂的君子蘭》評析
「面子」文化:人格尊嚴何處尋──吳若增《臉皮招領啟事》評析
心理潛流融入軍旅生活──劉亞洲《一個女人和一個半男人的故事》評析
一代「知青」紅與黑的交響曲──喬瑜《孽障們的歌》評析
天良之隕的大省思──矯健《天良》評析
鬼魅世界的長卷展示──鄭萬隆《天網》評析
一「廢」道盡當今士林生態──賈平凹《廢都》評析

臺灣現代小說
哀樂雜糅的懷舊詠歎──白先勇《遊園驚夢》評析
西方現代主義照燭下的心靈夢魘──水晶《愛的淩遲》評析
複製生死情愛的「原我」圖像──七等生《我愛黑眼珠》評析
失魂果真是人類當下與未來的歸宿?──張曉風《潘渡娜》評析
變態人格的寫實與象徵──歐陽子《花瓶》評析
「人面」「鬼臉」相照映──王文興《黑衣》評析
身份尊嚴予取予奪──林海音《金鯉魚的百襇裙》評析
多視角透視下的自虐者的心路里程──蘇偉貞《陪他一段》評析
冬夜中濃濃淡淡的迷離與歎喟──白先勇《冬夜》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