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互聯網 ”:這是一次新的世界大戰
2016-01-08 11:42:11 星期五
世界經理人網站-互動社區
http://blog.ceconlinebbs.com/BLOG_ARTICLE_235305.HTM?cf=recommend

2015年,美國紐約時間6月9日中午(北京時間6月10日淩晨),馬雲受邀在著名的紐約經濟俱樂部,向近千位商界領袖講了這麼一段話: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DT時代(DataTechnology,資料時代),我認為誕生了一個新的商業形式——平臺,”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將隨之即將打響——但這不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這是一場攜手對抗疾病、貧窮和氣候變化的戰爭。

這是人類的未來。所有的人類,所有的國家,都應該聯合起來。依靠年輕一代,而不是武器;依靠電腦和大資料,來解決人類的問題,社會的問題。”

這段話是對“互聯網+”很好的解釋,馬雲把互聯網+上升為一場世界性的戰爭,目標直指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問題。我覺得,從發展角度講,這不也是國家之間發展實力的比拼嗎:誰基於“互聯網+”創造出新的發展生態,誰就贏得21世紀。

一、“互聯網 ”到底是什麼意思?

那“互聯網+”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先講講“ ”的字面含義吧。

以iphone6 和iphone6 plus為例,iphone6 plus就是iphone6的升級版。因此從字面角度講, “互聯網 ”英譯就是“Internet plus”,即互聯網的升級版。

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升級,按馬雲的話講,這是一個從IT(資訊時代)到DT(大資料時代)的轉型。在互聯網,也就是所謂的IT時代,互聯網被當成一種工具,即“ 互聯網”。

比如手機用上了互聯網的技術叫“手機 互聯網”,比如防盜門的安全體系加上了互聯網技術,可以從手機上看到家裡的情況,這叫“防盜門+互聯網”的“智能門”。

從互聯網到互聯網+的升級,最典型的是蘋果。蘋果顛覆了過去的“手機 互聯網”的概念,把它做成了“互聯網 手機”,創造了手機的“互聯網+”生態。很多人認為蘋果只是一種新手機,這仍然是把蘋果當成了一種硬體**,事實上,蘋果真正開啟了“互聯網+”的生態邏輯。

而所謂手機的“互聯網+”的生態,我們對比一下當年諾基亞或摩托羅拉的上網手機就明白了,諾基亞或摩托羅拉的上網手機就是“手機+互聯網”,而蘋果卻是“互聯網+手機”,順序的改變,意味著一種全新的生態,那就是手機通過互聯網,創造了硬體本身所沒有的生活。

舉個例子,微信就是互聯網所創造的生活,想想吧,如果手機沒有微信,也許一天都沒有電話進來,這時手機還有什麼用?但有了微信就不一樣了,手機+微信創造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

蘋果就是這樣的公司,蘋果創造了一個生態,鼓勵人們去創造與使用無數類似微信這樣的平臺,由此大家就明白了,微信首先是一種生活,是互聯網所創造的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 ”其實特指移動互聯網所創造的生態,因為只有移動互聯網,才能創造出人與人之間的即時交流與互動,而即時交流與互動,就是生活本身。

由此我們深刻理解,“互聯網 ”是針對前一個時代“ 互聯網”的**性的躍遷# 個人替代企業成為商業主角,自媒體替代媒體,自管道替代管道,自組織替代組織,自品牌替代品牌,一切以個人為中心,就是互聯網+。

值得高興的是,今天“互聯網 ”已經上升為中國的國家戰略,中國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代,在這個時代,人特別是個人將成為經濟活動的主角。

二、十大突破:互聯網 有什麼不同?

互聯網+是一個偉大的轉型,可對於它的歷史意義,遺憾的是我們遠遠沒有準備好或者意識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深地理解這場變革的意義,下面是我總結的“互聯網+”的突破:

突破1:過去,商業活動的主角是企業,現在互聯網 的主角是個人。

過去的商業體系中企業是主角,而今天的移動互聯網,主角是個人,比如今天有很多人看不起的微商。我覺得,無論新微商有多大的缺點、有多大問題,可它一旦代表了歷史的趨勢,即個人將替代企業成為商業活動的主角,那麼無論喜歡與否,微商都是最後的勝利者,與趨勢作戰,還從來沒有勝利者,當然,只是那時的微商不是那些搞傳銷的人罷了。

突破2:過去,商業經營產品,現在,互聯網 經營人,經營部落。

過去的商業經營圍繞產品進行,為什麼傳統商業模式最頭痛的是庫存?因為你的模式是錯誤的。什麼叫庫存?製造的產品沒有人需要,就是庫存。庫存是如何產生的,不就是企業以產品為中心,要麼在那兒臆想消費者如何如何,要麼花重金做廣告去**,所謂的消費者為中心,不過是個幌子而已。

互聯網+的商業經營是圍繞部落來進行的,什麼叫部落?有共同興趣與愛好,有共同價值觀的一群人叫部落,以部落為中心,經營用戶的需求,經營用戶的生活方式,與使用者一些共創產品,這才能消滅庫存,也才是真正的以用戶為中心。

突破3:過去,商業追求的是效率與成本,現在,互聯網 追求的是認同與情感。

想想過去我們在用各種財務軟體和辦公軟體的時候,目的是什麼?是利用互聯網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也就是說,互聯網不過是提高生產率的工具。今天微信,部落圈這樣的移動互聯網平臺上,效率與成本不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經營的是情感與認同,有了用戶的認同,商業活動就找到了需求的入口,就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來反向訂制產品,這就是所謂的C2B模式。

突破4:過去,商業遵從的是利己的商業邏輯,現在互聯網 遵從的是利他的生態邏輯。

大家都知道,大資料時代的邏輯是相關性,而現實世界的邏輯是因果性,因果性講的利己的直性思維,相關性講的是利他的生態思維。馬雲有一句話講得好,IT時代是讓自己更加強大,DT時代是讓別人更加強大;IT時代是讓別人為自己服務,DT是讓你去服務好別人。

為什麼互聯網+要強調讓別人強大,要去幫助別人成功?原因就在於這是一種生態思想,我們與他人共處於一個生態,幫助別人強大,整個生態就強大,自己也就強大了。

突破5:過去,商業追求的是在產品市場的贏利能力,現在互聯網 追求的是在資本市場的增長能力。

過去公司的價值是以贏利能力為標準,這很正常,因為以產品為中心的市場模型中,贏利能力是企業價值的唯一標準。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是以未來的價值—創新,即在資本市場的增長性為標準的。

從金融市場的角度看,贏利性是以銀行為主的債權市場支撐的,而增長性模式是以股市為主的資本市場支撐,中國企業為什麼缺少創新,根源不在企業,而在於資本市場的缺位。

突破6:過去,商業追求的是大眾流行,現在互聯網 追求的是小眾個性。

過去,大眾化,流行化,標準化,幾乎就是優秀企業的目標,每家企業都想方設法地追求海量用戶,特別是在PC時代,任何一家電商動輒都要幾千萬用戶,從而將電商變成了一個燒錢的遊戲。

今天的移動電商正好相反,移動電商並不追求過多的用戶,而追求的是精准用戶,移動電商並不燒錢錢,燒的是“時間”:你要有足夠的時間才能經營好“粉絲群部落”,因為“粉絲群部落”的內涵是個性與情感,而不是靠燒錢。

突破7:過去,商業是靠媒體控制消費者,現在互聯網 是靠自媒體來擁抱用戶。

過去是垂直化的傳播方式,企業在上,消費者在下,媒介是受控的。企業通過購買廣告時間,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消費者進行**,這是一種B2C的傳播方式,基於這種傳播方式,大公司能夠獲得比小公司更強大的所謂“品牌”。

今天的“互聯網+”是水準化的C2C傳播方式,使用者不再相信企業,而是相信其它用戶,這就是所謂的自媒體時代,手機與可穿戴設備成為媒介的傳播載體,企業控制傳播與資訊的時代宣告結束。

突破8:過去,商業是管道為王,現在,現在互聯網 是自管道為王

什麼叫自管道?借用一個朋友講的一句話來說明:在產品時代,庫存在生產企業,在市場競爭時代,庫存在管道,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庫存在用戶家裡。

庫存在哪兒,就說明商業競爭的核心點就在那兒。庫存在企業的時候,產品為王,產品本身就是管道。庫存在管道的時候,管道為王,管道成為商業的主角,庫存在用戶家裡的時候,用戶就是管道,用戶就是商業的主角。

突破9:過去,商業運行方式是組織,現在,現在互聯網 運行方式是自組織。

自然界與市場機制,都是典型的自組織模式,所謂的自組織模式,強調的是自我修復機制,並不需要外力過分干預。移動互聯網復活了自然的這種生態模式,即以自組織模式為主,這就是近年來“眾投”,“眾籌”“眾創”等新經濟業態興起的原因,也是微商將會替代傳統管道成為商業主角的原因。

自組織是大自然的邏輯,是市場的邏輯,同時也是部落的邏輯,這種邏輯意味著,市場“失控中實現有序”將是未來商業的新常態。誰在害怕這種新常態?回答是習慣了強力組織與強權控制的“管理者”,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將會掀起一場“管理**”,越是大的企業,越是難以適應。

突破10:過去商業生態中,品牌是企業的,互聯網 的生態中,品牌是用戶的,即自品牌。

品牌的誕生有兩個重要的驅動力,一是信任感,這個解決的是安全問題,二是歸屬感,解決的是情感認同問題。過去品牌是屬於企業的,因為企業可以不僅通過品質保證與售後服務,更通過媒介傳播,來解決消費者對於產品的信任感歸屬感。有了這種信任感與忠誠感,我們購買的時候,就會覺得安全,也會覺得很有“面子”。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品牌是屬於用戶的,我稱之為“自品牌時代”的來臨,這是因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的信任感是由使用者自己創造的,由於資訊的透明,使用者可以自己選擇相信什麼,這種資訊的透明,同時也創造了情感的重新聚合,消費者會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價值觀,聚合在一起,從而獲得歸宿感,象眾籌眾創這種消費,就是部落消費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