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
***互動百科

維基百科

第三次世界大戰(維基百科)

第三次世界大戰,為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下一次世界大戰,目前為止尚未爆發。但常見於政治論題、文學想像、遊戲及民眾茶餘飯後的話題。

*歷史:
最早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理念源自20世紀50年代產生的冷戰思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形成冷戰局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華沙公約組織兩大軍事組織開始擴軍備戰,美蘇兩國更是掀起一浪高過一浪的軍備競賽,建立了足以“毀滅全球”的核武儲備。“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個說法開始不斷地出現在各個國家領袖間的公報中。或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決戰,弱勢國家將依靠大國的軍事保護作為維護本國安全的方式,間接促使了世界範圍內冷戰氣氛的增強。

隨著大量高新技術運用於軍事領域,尤其是核武器的廣泛發展與擴散,為人們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想像提供了極大的空間——部分人們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一場規模遍及全世界的核戰,這場戰爭將成為人類文明史的最大浩劫。其中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曾被認為是目前人類史上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危機——兩個掌握了空前核力量的大國在加勒比海持續了數十天的對峙,將戰爭的可能性提升到史無前例的高度。雖然這個事件順利解決,但此後“全面核戰爭”便成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一種別稱。愛因斯坦的說法就是“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是怎樣,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戰時,人們手中的武器將是木棒和石塊!”,反映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嚴重性和人們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不安與擔憂。

*發展與演變:
隨著世界的發展,普遍人類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成為永不出現的歷史名詞——或者是在可見的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的戰爭,全因美蘇間的勢力平衡,並實施相互保證毀滅的政策,致使戰爭不會爆發。但是很多國家將如何應對第三次世界大戰作為本國軍事政治的指導方針之一,以求得在這場還沒發動的戰爭中贏得最大的利益。一些由具有強烈沙文主義的人集聚的網上論壇(尤其是軍事論壇)也時常冒出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話題,引來熱烈討論。

在不同的角度,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的原因很多,且政府、民間均有不同看法,例如前蘇聯對西方發動戰爭、日本再次崛起、中東地區發動戰爭等。

隨著2001年九一一恐怖事件的產生,有些看法開始認為恐怖主義才可能是目前21世紀所面臨最頻繁的威脅——沒有固定國界與打擊對象的戰爭。

*民間看法:
在民間,通常有很多不同的戰爭爆發原因,陣營亦有所不同,相信某些國家會使用核武器,而且戰爭可能延伸至太空。戰爭爆發原因有例如俄國再起抗衡美國和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衝突、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或台灣反攻大陸、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軍事衝突、以色列與伊朗爆發軍事衝突、中東或伊朗與歐美國家的衝突、朝鮮核擊南韓或日本、反美情緒等。

*戰爭方式:
對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方式有各種看法詳見下表:

核戰
反恐戰
太空戰爭
網絡戰爭
經濟金融戰爭
高科技兵器戰爭
內戰
民族戰爭
石油戰爭(資源掠奪戰爭)
外交戰
電子作戰

*目前全球潛在引發危機的地區:
亞洲:
大陸及海峽: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
釣魚島: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日本
克什米爾: 中華人民共和國、 巴基斯坦、印度
藏南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
南海: 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
朝鮮半島: 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獨島/竹島: 韓國、 日本
帝汶島:東帝汶、印尼
中東: 歐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俄羅斯、伊朗、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以色列、塞浦魯斯
北美洲
美國西部:墨西哥、美國(加利福利亞州、新墨西哥州、德克薩斯州)
阿拉斯加:美國、俄羅斯
非洲:
北非、西非、中非、東非、南非
歐洲:
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科索沃、馬其頓、 阿爾巴尼亞
北高加索:俄羅斯、車臣、印古什
南高加索:俄羅斯、阿布哈茲、南奧塞梯、格魯吉亞
克里米亞半島:克里米亞、 俄羅斯、 烏克蘭
烏克蘭東部:俄羅斯、 烏克蘭、歐盟、北約、美國

*相關文藝及影視作品:
中國文革期間佚名作者詩歌:向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的勇士致敬
英國BBC2005年電視劇:第三次世界大戰 (異世奇人)

*參見: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
冷戰
末日之鐘

*參考文獻:
^ 南北韓衝突「第三次世界大戰」預言再起
^ 英國軍事家指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於以色列及伊朗爆發

*外部連結:
“第三次世界大戰”進入熱戰
美國專家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

互動百科

第三次世界大戰(互動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了60多年,世界總體處於和平時期。不過,《未來100年大預言》作者弗里德曼認為這樣的情況並不會保持太久。由於美國一直不希望出現一個可以與其抗衡的國家,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支持歐盟東擴以遏制俄羅斯,支持土耳其以穩定中東,支持日本以制衡中國,“但是,遲早會有一天衝突會爆發。”弗里德曼甚至虛構了一場發生在2050年11月24日下午5點的戰爭,“日本人會對美國的太空堡壘發動攻擊,目的是讓美國接受日本和土耳其權力上升的事。

名稱:第三次世界大戰
地點:地球
時間:預言在2050年11月24日下午5點的戰爭
結果:人類滅亡
交戰各方:世界所有國家
傷亡情況:全球 80億人滅亡
相關事件:核戰爭

1945年二戰結束後,西方同盟國和東方集團在歐洲中部立刻產生衝突,這種情況引起人們的擔憂,擔心整個世界會毀於另一場大規模衝突。俄羅斯的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兩年後,東西方的核武器競爭開始。氫彈的研製成功進一步加速了這場競賽,並使這場競賽在古巴導彈危機時達到白熱化,當時整個世界處於核戰爭的邊緣。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製造核武器的步伐仍在繼續,但是克里姆林宮和白宮之間的熱線,以及一些武器控制條約降低了發生核戰的可能性。20世紀90年代,隨著蘇聯解體,這種威脅進一步縮小。

美俄之間發生核衝突的可能性減小,相反,印度與巴基斯坦,朝鮮和韓國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卻是存在的,這是繼而發生核衝突潛在因素。按大多數人的理解,第三次世界大戰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截至UTC時間2006年9月13日08:57為止沒有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成為各大政治論題的充分論據與民眾時常掛在口邊的戲謔話題。

*第三次世界大戰 - 歷史上的猜想

有人曾解讀瑪雅預言中所描述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源于冷戰思維 受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組織開始擴軍備戰的影響所致
隨著核武器的發展與擴散 部分人認為此次戰爭將是一場大規模核戰
現已成為各大政治論題的充分論據與民眾時常掛在口邊的戲謔話題

最早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理念源自20世紀50年代產生的冷戰思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形成了冷戰局面——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組織開始擴軍備戰,美蘇兩國更是掀起一浪高過一浪的軍備競賽,建立了“超殺”的核武儲備。“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個説法開始不斷地出現在各個國家領袖間的公報中。

深受兩大意識形態所左右的人認爲戰爭到來的可能日漸增高。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家如邱吉爾、蔣中正出於各種不同的目的開始鼓吹“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存在,認爲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專制政權與自由社會之間的決戰。這種戰爭氣氛將那些不願捲入世界大戰中的國家也難以不受其影響,將依靠大國的軍事保護作爲維護本國安全的方式,而間接促使世界範圍內冷戰氣氛的增強。

隨著大量高新技術運用於軍事領域,尤其是核武器的廣泛發展與擴散爲人們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想像提供了極大的空間——部分人們認爲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一場規模遍及全世界的核戰,這場戰爭將成爲人類文明史的最大浩劫。其中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曾被認爲是目前人類史上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危機——兩個掌握了空前核力量的大國在加勒比海持續了數十天的對峙,將戰爭的可能性提升到史無前例的高度。雖然這個事件順利解決,但此後“全面核戰爭”便成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一種別稱。一個著名的説法就是“第四次世界大戰,人們手中的武器將是石塊”,反映了人們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不安與擔憂。

也有人認爲第三次世界大戰將不再像二戰那樣有大量的流血場面,而是在一國利用遠勝其他國家的軍事科技實力,採用不對稱作戰的方式,利用媒體資訊和互聯網摧毀一國政權的方式。

隨著世界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爲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成為永不出現的歷史名詞——或者是在可見的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的戰爭。但是很多國家將如何應對第三次世界大戰作為本國軍事政治的指導方針之一,以求得在這場還沒發動的戰爭中贏得最大的利益。一些由具有強烈民族沙文主義的人集聚的論壇(尤其是軍事論壇)也時常冒出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話題,引來熱烈討論。

因2001年九一一事件的發生,很多人開始認爲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會是與恐怖主義——沒有固定國界與打擊對象的戰爭。一些預言家也將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間與原因作爲吸引大眾目光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很多人看來,具有極強殺傷力的核武器一旦落入恐怖主義者手中,將會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因而相當數量的人們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最具威脅的對手就是恐怖分子。一些人認爲意識形態依然將是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如中美衝突、俄國復興等原因引發的全面衝突。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部分學者提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與恐怖主義,尤其是跨國際性,擁有核、化、生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恐怖主義組織。2006年5月5日,美國總統小布希接受電視臺訪問時,形容全球的反恐戰為「第三次世界大戰」。

隨著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的爆發與美國同伊朗、敘利亞的衝突,一些新型的觀點相信未來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使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等宗教文化衝突多引發。此外,核國家之間的緊張對立依然是最有影響力的“三戰起源說”,他們相信諸如巴基斯坦與印度、中國、朝鮮、俄羅斯與美國等核國家之間的對立將是未來和平的最大威脅。總之,各種説法似乎都離不開一個地區性大國的影響,尤其是美國同其他國家的衝突,似乎被形形色色的觀點普遍認爲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關鍵性”因素。

*第三次世界大戰 - 文藝作品中
雖然目前世界各國在軍事上和政治上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危機並不大,但是在影視界、動漫界等文化領域第三世界大戰乃至“第X次宇宙大戰”都不是什麽新鮮的噱頭。很多觀點認爲美國著名影片星球大戰便是以冷戰下第三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藍圖所創立。著名的即時戰略遊戲紅色警戒更是將遊戲背景——第三次世界大戰定性為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引發對決的戰役。這種做法遭到了中國等共產主義國家的直接批評,並在數個國家和地區遭到禁售。

在科幻小說或影劇中,對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可能也有諸多描寫,但是由於這些科技或可能性對當前人類的發生機率不高,通常不被認真的看待。在電影魔鬼終結者2中,人類發明的人工智慧(也就是天網)能力超群,在未來電腦十分普遍的情形下,掌管了全世界的電腦網路(同時也包括軍事網路)。在這樣的情形下,人類與機器之間的戰爭就爆發了。在文本的分析下,這樣的隱喻通常被認為是對於人類利用雙手創造工具、使用工具的諷刺。除了魔鬼終結者外,還有駭客任務、機械公敵等也是同樣題材的電影。除了超群的人工智慧,另外一個可能性則是由外星人(外星文明)引發的。

此外,第三次世界大戰也是各國社會上一些群體的變體戲稱,比如一些文化作品將男女之間強烈的感情衝突戲稱為“第三次世界大戰”,起到娛樂讀者的作用。

*附:冷戰
1940年代:雅爾達會議 - 波茨坦會議 - 國共內戰 - 杜魯門主義 - 希臘內戰 - 馬歇爾計畫 - 莫洛托夫計畫 - 柏林封鎖
1950年代:朝鮮戰爭 - 匈牙利革命 - 蘇伊士運河戰爭 - 越南戰爭 – 斯普尼克危機 - 廚房辯論
1960年代:1960年U-2危機 - 豬灣入侵 - 建造柏林牆 - 古巴導彈危機 - 布拉格之春 - 第一次戰略武器限制談判 -緩和政策- 文化大革命
1970年代:第二次戰略武器限制談判 - 乒乓外交 - 1972年尼克森訪華 - 1973年智利政變 - 安哥拉內戰 - 歐加登戰爭 - 柬越戰爭 - 中越戰爭 - 1979年阿富汗戰爭- 改革開放
1980年代:1983年優秀射手演習 - 波蘭團結工聯運動 - 新思維(開放性 - 蘇聯經濟改革) - 1989年革命 - 柏林牆倒下 - 天鵝絨革命 - 羅馬尼亞革命
1990年代:兩德統一 - 蘇聯解體

*參看:
鐵幕 - 第三次世界大戰 - 紅色恐慌 - 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 - 以阿衝突
組織:北約 - 華約 - 中央情報局 - 克格勃 - 經濟互助委員會 - 歐洲共同體 - 史塔西 - 不結盟運動
競賽:軍備競賽 - 核競賽 - 太空競賽
意識形態:資本主義 - 帝國主義 - 共產主義 – 斯大林林主義 - 勃列日涅夫主義 - 毛澤東思想 - 鄧小平理論 - 主體思想 - 杜魯門主義 - 麥卡錫主義
人物:
美國: 杜魯門 - 艾森豪 - 甘迺迪 - 詹森 - 尼克森(基辛格)- 福特 - 卡特 - 雷根 - 布什
蘇聯: 斯大林 - 馬林科夫 - 赫魯曉夫 - 勃列日涅夫 - 安德羅波夫 - 契爾年科 - 戈巴喬夫 - 葉利欽
歐洲: 邱吉爾 - 艾德禮 - 艾登 – 撒切爾夫人 - 戴高樂 - 龐比杜 - 季斯卡 - 密特朗 - 阿登納 - 勃蘭特 - 施密特 -昂納克 - 杜布切克 - 瓦文薩 - 納吉 - 齊奧塞斯庫 - 鐵托 - 若望‧保祿二世
亞洲: 蔣介石 - 嚴家淦 - 蔣經國 - 李登輝 - 毛澤東 - 周恩來 - 華國鋒 - 鄧小平 - 趙紫陽 - 胡耀邦 - 江澤民- 李承晚 – 朴正熙 - 全斗煥 - 盧泰愚- 金日成 - 吳廷琰 - 阮文紹 - 胡志明
拉丁美洲: 卡斯特羅 - 切‧格瓦拉 - 阿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