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介紹

朱鑒秋,男,1938年12月出生。江蘇無錫人。1963年7月于南京大學地理系地圖學專業畢業後分配到海軍工作,直至1995年退休。退休前為海軍文職幹部,任海軍海洋測繪研究所製圖研究室主任,高級工程師。現為上海市普陀區軍隊離休幹部退休幹部休養所軍休幹部。

在職期間主要從事海圖編輯設計及地圖學、航海史方面的研究。成果獲軍隊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一次、三等獎四次。
社會兼職:曾任南京大學海岸與海島開發實驗室客座研究員、中國地理學會地圖學暨地理資訊系統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理事等。現任上海鄭和研究中心教授、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顧問。

論著目錄

主要著作
1、、《古今對照鄭和航海圖》(任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航海保證部出版,1985年。
2、《新編鄭和航海圖集》(任主編),人民交通出出版社,1987年。
3、《當代中國的測繪事業》(主要撰稿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4、《航海圖編繪規範(國家標準)》(任主筆),中國標準出版社,1990年。
5、《海圖學概論》(與樓錫淳合著),測繪出版社,1993年。
7、《海洋測繪辭典》(主要撰稿人),測繪出版社,1999年。
8、《中國科學技術史•交通卷》(主要撰稿人,負責撰寫“航路指南和水道圖”),中國科學出版社,2004年。
9、《百年鄭和研究資料索引》(任主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
10、《渡海方程輯注》(與陳佳榮合著),中西書局,2013年。

論文
至2013年止發表論文80餘篇,要目(選40篇)如下:
1、我國古代海上計程單位“更”的長度考證,《中華文史論叢》1980年第1輯。
2、淺論《籌海圖編》,《海洋測繪》1983年第4期。
3、《鄭和航海圖》之基本特點,《中國航海》1984年第1期。
4、《鄭和航海圖》在中國海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載《鄭和下西洋論文集》(第一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
5、《古今對照鄭和航海圖》的編制,《地圖》1986年第1期。
6、《古航海圖考釋》補注,《海洋測繪》1986年第1期。
7、明代海防圖的初步研究,《海洋測繪》,1987年專輯。
8、、《鄭和航海圖》與同時期西方海圖的比較,《鄭和研究》1990年第 期。
9、漫談海上絲綢之路,《科技改革與發展》1991年第3期。
10、《鄭和航海圖》的綜合研究,《中國與海上絲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綜合考察泉州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
11、《廣輿圖》圖幅數及“副圖”辨析,《地圖》1992年第1期。又載《中國地圖學年鑒•1992》,中國地圖出版社,1993年9月。
12、明清時期長江圖簡析,《中國水運史研究》總第期,1992年。
13、清代沿海形勢圖的研究,《海洋測繪》1993年第3期。又載《中國地圖學年鑒•1993》,中國地圖出版社,1994年9月。
14、中國航海圖發展簡史,《海交史研究》1994年第1期。又載《中國地圖學年鑒•1994》,中國地圖出版社,1995年10月。
15、、中國古代繪製的運河圖,《海洋測繪》1997年第4期。
16、鄭和遠航與印度洋的探索(與周茹燕合撰),《鄭和研究》1998年第4期。
17、明代中國與滿剌加國的關係及海上航路,載《海上絲綢之路(2)》,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
18、《宣和奉使高麗圖經》簡論,載《第三屆韓國傳統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年。
19、鄭和下西洋航路,(臺灣)《經典》雜誌,1999年。
20、《日本一鑒•桴海圖經》及明代中日海上航路的研究,《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2期。
21、明代廣州港至海外的針路,載《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南方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嶺南文史》增刊),2002年。
22、鄭和寶船尺度研究綜述,《船史研究》總第17期,2002年。
23、鄭和航海最遠到哪里?──兼評“鄭和發現美洲”說,《鄭和研究》2003年專刊。又載《睦鄰友好的使者──鄭和》,海潮出版社2003年。
24、虛構的環球航行──評《1421:中國發現世界》的寶船隊航線,(臺灣)《鄭和研究簡訊》總第12期,2003年6月。
25、考析孟席斯“鄭和環球航行說”舉證的關鍵地圖,《海交史研究》2003年第2期。
26、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技術及專業人員,載《鄭和下西洋與福建──福建省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學術論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27、略論鄭和下西洋對季風的利用,載《泉州港與海上絲綢之路(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5月。
28、《鄭和航海圖》綜述,載《雲帆萬裏照重洋──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7月。
29、鄭和下西洋與中國古代對海洋的認識,載《鄭和下西洋的回顧與思考》科學出版社,2006年1月。
30、科學評價鄭和航海業績──兼評“鄭和環球航行說”,載《傳承文明 走向世界 和平發展──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5年7月。
31、鄭和下西洋──古代科學航海的典範,載《鄭和史詩》,晨光出版社,2005年6月。
32、唐代中日、中韓交流與海州的關係,《蒼梧晚報》2008年1月6日(14版)。
33、《西洋記》研究綜述,《鄭和研究動態》2010年第1期。又載《中國文化論壇》(第一輯),海洋出版社,2011年6月。
34、楊熺先生的學術成就,《海交史研究》2010年第1期。
35、《大明混一圖》與《毛羅地圖》的比較研究,載《航海──文明之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9月。
36、略論《明代東西洋航海圖》,載《跨越海洋──“海上絲綢之路與世界文明進程”國際學術論壇文選》,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
37、解密《鄭和航海圖》,《地圖》2012年第5期。
38、上海有關鄭和航海的文化資源,《鄭和研究動態》2012年第2期。
39、鄭和研究學術史上的里程碑──紀念“九江會議”三十周年,參加“第二屆鄭和研究學術會”論文,2013年12月。
40、“方位不易指南篇”── 从编著《渡海方程辑注》谈古代海道针经,《海交史研究》2013年第2期。

2014年起發表的論文:
*《東西洋航海圖》在南海史地研究中的價值,參加香港海事博物館“明代海洋貿易、航海術和水下考古研究新進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14年6月。
*中國古航海圖的基本類型,《國家航海》第九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1月。
*《東西洋航海圖》在南海史地研究中的價值,參加“中國南海研究2014年度論壇”論文,2014年12月。
*耶魯藏中國古航海圖的繪製特點,《海交史研究》2014年第2期。

學術活動

[2013年及以前從略]
*2014年6月7-8日,參加香港海事博物館舉行的“明代海洋貿易、航海術和水下考古研究新進展”國際學術研討會(New Research into the Maritime Trades, Seafaring and Underwater Archaeology of the Ming Dynasty)。
*2014年8月14-15日,參加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等聯合主辦的“人海相依:中國人的海洋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4年12月2日-4日,參加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舉行的“中國南海研究2014年度論壇”。
*2015年1月14-15日,參加上海鄭和研究中心組織的活動,與時平、周茹燕、閆彩琴等赴南通訪問江蘇省鄭和研究會。
*2015年2月7日,參加上海鄭和研究中心新春座談會,商議中心今年工作計劃,交流鄭和研究有關情況。

[網頁建設中]

會員資訊頁

“香港海外交通史學會”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