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分野皇明各省地輿全圖〉可定“The Selden Map of China”(《東西洋航海圖》*)
繪畫年代的上限

2013年6月1日,經由學友金國平-劉義杰-錢江,輾轉傳來Robert Batchelor教授的下列
文章:

The Selden Map Rediscovered: A Chinese Map of East Asian Shipping Routes, c.1619
[To cite this article: Robert Batchelor(2013): The Selden Map Rediscovered: A Chinese Map of East Asian Shipping Routes, c.1619, Imago Mundi: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Cartography, 65:1,37-63
To link to this article: http://dx.doi.org/10.1080/03085694.2013.731203  ]

在所載書刊(Imago Mundi-65)P.44引有〈二十八宿分野皇明各省地輿全圖〉(下略稱“二十八宿星野圖”)。其出處作:“Bianyong Xuehai qunyu(便用學海群玉……), revised by Wu Weizi(Fujian:Xiong Chongyu from Jianyang, 1607), juan(chapter)2”。對應的漢文應是:“《便用學海群玉》卷二,武緯子補訂(福建:建陽熊沖宇,1607)。

img016 (423x640).jpg

《學海群玉》卷二‧地輿卷首書影

 (640x582).jpg

01e3f2de-6eb9-458f-8888-3fa202771587.jpg(http://seldenmap.bodleian.ox.ac.uk/map)
“The Selden Map of China”(《東西洋航海圖》)

一見此圖,則“The Selden Map of China”(《東西洋航海圖》)中之中國境內地名、星宿名乃至文字出處,不言而自明。Robert Batchelor教授是“The Selden Map of China”的重要發現者,貢獻不小;其專文中引用的“二十八宿星野圖”等資料也值得重視,可為《東西洋航海圖》繪畫年代的上限作一了斷。

關於《東西洋航海圖》繪畫年代,有不同主張。筆者擬為1624年(天啟四年)左右(見《明末疆里及漳泉航海通交圖》(the Selden Map of China)編繪時間﹑特色及海外交通地名略析:http://www.world10k.com/blog/?p=2025);Robert Batchelor主張約1619年。**
該圖下限,當然不會遲於1659年約翰‧雪爾登(John Selden, 1584-1654)遺贈該圖於牛津大學鮑德里氏圖書館時。而上限,據“二十八宿星野圖”,則不可能早於1607年(萬曆卅五年)《學海群玉》刊刻之前。

誠然,兩圖中有關明代疆域內的地名,也略有差別,如東北地區“二十八宿星野圖”有“金院上部”,而《東西洋航海圖》作“金阮上都”;唯無論各省地名的數量或所用詞來比較,兩圖相同度竟在95%之上,可見其傳襲之處。

今查〈二十八宿分野皇明各省地輿全圖〉,載於《學海群玉》卷二地輿卷首,但此書早已流落海外,中國內地學者先前恐很難看到,因大陸較遲才有影印本問世。就算有些學者能早點看到此圖,也無從與《東西洋航海圖》相比較;因後者在2008年才再發現,又經多年才被公佈,中國內地大多學者要至約2011年8月經錢江學友介紹後方得以睹之。

不知上文所引的《便用學海群玉》版本如何,而在海外則有日本收藏本:《新刊翰苑廣記補訂四民捷用學海群玉》23卷(殘存17卷),原傅增湘、仁井田陞等舊藏,後藏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該書卷首標“京南 武緯子補訂  閩建 熊沖宇刊行”,內頁上象鼻處題“學海群玉”四字,卷末標“新鐫學海群玉”。書中鈐有“潭陽熊沖宇種德堂”圖文牌記。全書除目錄外,有武緯子的〈題《學海群玉》序〉。序文約500字,並無特別之處,末書:“萬曆歲次強圉協洽玄月之吉 後學武緯子”。據《爾雅‧釋天》,強圉為丁、協洽為未,另玄月為九月,吉月指月朔(朔日、初一),故其序繫於萬曆三十五年(丁未)九月初一。因此,一般定該版為: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序 潭陽熊沖宇種德堂刊本。

其實,《學海群玉》的書名,就是上述日本藏本的不同卷頭,所標也頗有歧異,除《新刊翰苑廣記補訂四民捷用學海群玉》(卷一、二、三、四、七、八、二十二)外,另有下列標示:《新鐫翰苑士林廣記四民捷用學海群玉》(卷五、六、九、十一、十二、十三、二十一);《新鐫翰苑士林廣記四民便用學海群玉》(卷十、十四);《新刊翰苑廣記四民捷用學海群玉》(卷二十三)。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重慶)、人民出版社(北京)編輯了一套《域外漢籍珍本文庫》,其中子部第二輯第12冊(2011年5月出版,第一輯標明2008年版) ,就收有上述《新刊翰苑廣記補訂四民捷用學海群玉》殘17卷影本。另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文化室合作的《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2011年11月出版),也收了該書(第17種)。此外,由人民出版社(北京)、鹭江出版社(厦门)合作的《閩刻珍本叢刊》(共60冊,標2009年12月出版发行) ,其目錄作第41册 子部:《新刊翰苑廣記補訂四民捷用學海群玉》二十三卷。

另網上不同資料對《學海群玉》版本的不同標注,也五花八門,諸如:“萬曆三十五年書林種德堂刊本”、“潭陽熊氏種德堂刊本”、“書林熊沖宇”、“[潭陽]熊沖宇梓(40卷)”、“明,23卷(存17卷)”,不一而足。按,該書補訂者“京南武緯子”的生平不詳,但該書刊刻於福建建陽地區則殆無可疑。熊氏種德堂是建陽的著名書肆,該處書肆常稱書林,建陽又稱潭陽,故或稱“潭陽書林”、“潭邑書林”、“閩建書林”。

〈二十八宿分野皇明各省地輿全圖〉(載於《學海群玉》地輿二卷)既為《東西洋航海圖》明境地名標記的幾乎唯一的源泉,而《學海群玉》肯定刊刻於萬曆三十五年,則《東西洋航海圖》繪畫於1607年之後可以肯定。至若該書之刻印於福建地區,更為該圖繪製人的判斷,增加一分管窺蠡測的可能性。

至於明朝域外部分地圖及地名,則不能由《學海群玉》得到啟示,而須另闢新徑。蓋該書除卷二“地輿”外,尚有卷十“諸夷”,與中外地理有些關連。卷十“諸夷”正文的上層為“山海異物”;下層為“諸夷雜志”,所載103國。其國名,除紅夷國、回回國(內容文字均簡陋、錯訛)等個別名稱外,均雜採自《山海經》到《唐書》乃至《諸蕃志》、《臝蟲錄》,以及明初部分典籍,不僅聊無新意,而且不倫不類、錯誤百出,不足為訓。《學海群玉》卷十“諸夷”不僅無域外地圖,也未涉《順風相送》等明末航海成就,完全是中國古籍老派的“四夷志”。

由此觀之,《東西洋航海圖》乃將中國古老的傳統方式,和西方近代的繪圖手法加以拼湊,除明帝國境內地名襲自〈二十八宿分野皇明各省地輿全圖〉,域外地圖及地名應吸收了明末西方傳教士等的繪圖成果,並與閩海舟子船工的航海經驗及知識密切結合。唯自日本南下至馬六甲海峽的地形祖圖,尚需進一步探究。

*據我所知,The Selden Map of China的中文名(明代)《東西洋航海圖》,係由學友劉義傑、錢江等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同仁所提出,並非如Robert Batchelor文章篇首及注3所云:“Because the map itself has no title in Chinese, Helliwell has accepted 東西洋航海圖(Dongxi yang hanghai tu) coined by Chen Jiarong as the Chinese name for the map.”。

**參見Robert Batchelor文中的一段及注:

The Dat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Selden Map

Beyond the clear reference to the events of 1605–1606 on the Selden map there are, unfortunately, no markings to help identify its precise provenance. Thedense clusters of ports in Vietnam, Japan and the Philippines, as well as the trunk route itself runningbetween these regions, seem to offer some hints. So far, the emerging scholarly consensus has been that the Selden map was drawn sometime between 1618 and 1624. 50 It appears to fit into a historical window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Zhang Xie’s 1617–1618 treatise on maritime trade and before the merchantpirate Zheng Zhilong began to build up his own maritime empire through trading networks converging on the Penghu (Pescadores) Islands, Taiwan and Fujian from 1624 to 1626. The Dutch set up a base on Penghu (澎湖; labelled simply peng彭on the Selden map) in 1622, but the Selden map shows the Dutch only on Ternate. As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the context is narrowed, the date range is closing.     [p.55]

NOTES AND REFERENCES
50. Chen Jiarong,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date, features, names and routes of the Selden Map of China’ (編繪時間﹑特色及海外交通地名略析, in Chinese), Hai jiao shi yan jiu 2 (2011): 52–66, suggests 1624. This approximate date was also the view of many participants at the Bodleian Library’s ‘Discovering the Selden Map of China Colloquium’, September 2011, and at the ‘Pirates, Silk, and Samurai: Maritime China in Global History Conference’, October 2011. See also Timothy Brook, The Troubled Empir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215–26; Tonio Andrade, Lost Colon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25. For the general context to these debates, see John Wills, ed., China and Maritime Europe, 1500–1800: Trade, Settlement, Diplomacy and Miss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p.62]

(擬寫於2013年6月5-6日。載《海交史研究》2013年第二期,2013年10月)

[附錄一] 《東西洋航海圖》文字錄要(請與網載原圖比對,以其為準):

該圖在中國疆里部分包含的行省有北京﹑南京二直隸﹐十三承宣佈政使司,外加遼東﹑河州及今台灣等共十八部分。十五省內列出府名及部分直屬州名﹐古九州名﹐重要山岳﹑江湖名﹐及廿八宿名(井﹑鬼﹑柳﹑星﹑張﹑翼﹑軫﹑斗﹑牛﹑女﹑虛﹑危﹑室﹑壁﹑角﹑亢﹑氐﹑房﹑心﹑尾﹑箕﹑
奎﹑婁﹑胃﹑昴﹑畢﹑觜﹑參)。下面除廿八宿名不錄﹐其他文字均儘量刊載﹐凡非省﹑府加[ ]號﹐
錯漏或異名用( )補訂。至於域外地名﹐則全部照錄。

01e3f2de-6eb9-458f-8888-3fa202771587.jpg(http://seldenmap.bodleian.ox.ac.uk/map)

 (640x582).jpg

(一) 各省府名

[北撻在此] [通北撻﹐今﹖人番或在此處]
1 北京﹕順天 保定 河澗(間) 真定 順德 廣平 大名 永平 [幽]
2 南京﹕應天 鳳(陽) 淮安 楊(揚)州 蘇州 松江 常州 鎮江 廬州 安慶 太平 池州 寧國 徽(州) [徐]
3 山東﹕兗州 東昌 青州 萊州 登州 [東岳]
4 山西﹕太原 平陽 大同 路(潞)安 [冀] [北岳]
5 河南﹕開封 河南 歸德 汝寧 南陽 懷慶 衛輝 漳(彰)德 [豫] [許] [中岳]
6 陝西﹕西安 鳳翔 漢中 延安 慶陽 平涼 鞏昌 臨洮 [雍] [西岳] [陝西行都司 玉門關 總戢城]
7 四川﹕保寧 順慶 夔州 重慶 敘州 馬湖 [潼州(川) 眉(州) 嘉定 瀘(州)] [益]
8 江西﹕南昌 瑞州 九江 南康 饒州 廣信 建昌 撫州 吉安 臨江 袁州 贛州 南安 [鄱(陽)湖]
9 湖廣﹕武昌 漢陽 黃州 承天 德安 岳州 荊州 襄陽 保(寶)慶 長沙 常德 衡州 永州 [南岳] [洞廷(庭)湖]
10 浙江﹕杭州 嚴州 加(嘉)興 湖州 紹興 寧波 台州 金華 渠(衢)州 處州 溫州 [錢唐(塘)江]
11 福建﹕福州 興化 建寧 延平 汀州 邵武 泉州 漳州
12 廣東﹕廣州 肇慶 韶州 南雄 惠州 潮州 高州 雷州 廉州 瓊州 [擔(儋)州]  [南澳氣 七州 獨豬] [萬里長沙似船帆樣 嶼紅色] [萬里石塘]
13 廣西﹕桂林 平樂 梧州 潯州 柳州 慶遠 南寧 思恩 太平 思明 [鎮州(安) 田州]
14 雲南﹕雲南 曲靖 尋甸 臨安 征(澄)江 廣西 廣南 沅(元)江 楚雄 姚安 武定 景東 鎮沅 大理 合(鶴)慶 麗江 永寧 永昌 蒙花(化) 順德(寧) 孟定 孟艮 [曲江] [馬湖]
15 貴州﹕程蕃 都勻 黎平 思南 思州 鎮遠 銅仁 石阡 宣慰
16 遼東﹕[五國城] [金阮(完)上都] [醫巫閭山] [鴨綠江]
17 河州﹕[黃河水源 星宿海] [麗河西北至黃河一千五百里] [馬湖府西至黃河三千里] [崑崙山一名雪山] [黃哇黎番 呵難黎番俱在此後]
18 彭(湖)島 北港 加里林 [東海] [此門流水東甚緊]

(二) 域外地名

☉朝鮮王
☉大王城 所居地 出王城 母(丹)後 越 佐渡州 鏓州 七島山 上好州 伊勢 管東 松佰王 沙堦王 溫子米王 空打剩馬 兵庫 萬島 亞里馬王 殺子馬 殺身灣子 一插花大王 闍色保王 籠仔沙機 居仔 魚鱗島 天堂 五島 衣戈 水剩馬 野故門
[水流東甚緊]
☉琉球國
☉大港 射昆美 月投門 香港 南旺 台(刣)牛坑 玳瑁 扶鼎安 頭巾礁 甲萬門 呂宋王城 化人番在此港 往來呂宋 束務 蘇祿 福堂 馬軍礁老
☉汶萊
☉馬辰 傍伽虱 援丹 唵汶 萬老高[紅毛住 化人住] 池汶
☉咬口留吧 順塔 吧哪 豬蠻 饒洞 磨厘 里嗎
☉舊港 峽門[在此] 占卑 丁機宜 茅陣即貓離 巴里野蠻 蘇木達即亞齊
☉烏丁礁林 彭坊 吉礁 麻六甲
☉崑崙 玳瑁洲 東蛇龍 西蛇龍 東董 西董
☉東京 清花(化) 新安 布政 順化 廣南 新州 占城
☉羅彎頭 毛蟹洲 真﹑(假)慈
☉柬埔寨
☉樓里
☉大泥 佛頭郎 六坤 暹羅國
☉放沙
☉古里國﹕
古里往阿丹國﹐去西北﹐計用一百八十五更
古里往(佐)法兒國﹐去西北﹐計用一百五十更
古里往忽魯謨斯﹐用乾針五更﹐用乾亥四十五更﹐用戌一百更﹐
用辛戌一十五更﹐用子癸二十更﹐用辛酉五更﹐用亥十更﹐
用乾亥三十(更)﹐用單子五更

[附錄二]《學海群玉》卷十“諸夷”所載域外國名或邊裔地區名(依原序排列):

高麗國  交趾國  真臘國  占城國  日本國  女直國  小琉球國  大琉球國  紅夷國  爪哇國  老撾國  三伏馱國  浡泥國  近佛國  暹羅國  三佛齊國  莆家龍  吐蕃國  羽民國  沙華公國  蘇門答剌國  大闍婆國  賓童龍國  撒馬兒罕  訶陵國  火州  崑崙層期國  西洋古里國  木蘭皮國  大食勿斯國  匈奴韃靼國  大秦國  東印度國  回鶻國  婆羅國  西番國  焉耆國  回回國  頓遜國  哈密國  點(默)加國  奇肱國  婆登國  南尼華羅國  蒲甘國  注輦國  孝臆國  烏衣國  昆吾國  沙弼茶(茶弼沙)國  眉路骨國  吉慈厄(尼)國  長毛國  瓠犬國  長人國  繳濮國  蘇都勿匿國  的剌普剌國  斯伽里野國  黑契丹  蜒三蠻  波廝國  勿廝里國  巢魯果訛  黑蒙國  狗國  訶條國  女人國  藏國  結賓即國  默伽臘國  無臀國  獦獠  巴赤吉  木直國  阿黑驕  丁靈國  晏陀蠻國  鳥伏部國  乾陀國  龜茲國  烏長國  鐵東  方連魯蠻  昏吾散僧  穿胸國  道明國  波利  五溪蠻  懸渡國  野人國  都播國  不死國  扶桑國  天竺國  白達國  登流眉國  撥木力國  烏孫國  印都丹  小人國  擔波國  猴孫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