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建立後不久,武王就去世了,子誦繼立,是為成王。由於成王年幼,乃由其叔周公旦攝政。管叔鮮、蔡叔度對此不滿,遂散佈「周公將不利於孺子」的流言。時殷朝之後代武庚正圖謀反周復國,於是便與管、蔡勾結,並聯合徐、奄、熊、盈等東方諸部,掀起大規模反周叛亂。為了平定叛亂,周公和召公乃「內弭父兄,外撫諸侯」,然後由周公親自率軍大舉東征。經過三年殘酷的戰爭,方平定叛亂,誅武庚、管叔,放蔡叔,征服徐、奄、熊等五十餘國。通過東征,周朝把殷商之舊勢力加以摧毀,而西周的統治範圍也才第一次擴及黃河下游以至淮河流域。

在東征平叛勝利之際,周公為加強對殷朝舊地的控制,乃另建一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陽),作為統治東部的政治、軍事中心,並遷部分殷民於此,派八師兵力(一師為兩千五百人)監守之。從此西周就有了兩個都城:首都鎬京又稱西都或宗周;陪都洛邑即東都或成周。同時,周公又進一步大行封建,以使諸侯國屏衛周室。鑒於武庚叛亂之教訓,東征後雖然仍封殷宗室微子啟於宋,但卻另封武王弟康叔於殷都附近,是為衛國。另封武王弟召公之子於燕,封成王弟於唐(後稱晉國),封周公之子於魯,封姜尚之子於齊。後來長江流域、西方之地也都建了封國,如吳、楚、秦等等。

武王在克商之後大肆分封諸侯即實行「封建」﹐本來為的是屏衛王室。可是武王之目的﹐並未完全達到。歷史表明,權勢、錢財之慾望往往勝過兄弟的手足之情,故王位繼承乃由兄終弟及而轉變並確定為父死子繼。不僅王位繼承制如此,封建宗法制度也從一開始就向人們顯示,一旦帝王把大權分封給兄弟、子姪,很快就會導致宗室之間為奪權而產生的殘酷鬥爭。縱觀後來歷史上實行過封建的一些朝代,如漢(七國之亂)、晉(八王之亂)、明(靖難之變、高煦之亂、寘鐇之亂、宸濠之亂)等莫不如此。大規模推行封建制度的周朝,從始(西周初年三監叛亂)到終(春秋戰國諸侯混戰)尤其如此。蓋賢良、忠臣等人材可以挑揀,而子女、兄弟等親屬則無從選擇。儘管人們往往信用自己的親屬,然自古迄今,從家族之天下到家族式之公司,弊端到處可見,不是骨肉相殘就是子孫敗家,不是任人唯親就是經營不善。

武庚和「三監」叛亂﹐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次舊王朝勢力的反撲﹐也是第一次新王朝實行封建所引起的宗室內亂。耐人尋味的是﹐姬姓兄弟為了爭奪政權﹐竟公然與被推翻的敵對勢力勾結﹐起而反對同姓子姪的江山。這正是人類歷史充滿暴力﹑自私﹑爾虞我詐﹑殘酷殺戮的典型表現之一。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四章_西周之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