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 Index of Place Names(G)                                    

pp.943-946

Galle  伊本拔都他《行記》作 Kaly,《島夷誌略》大佛山條作迓里,《西洋朝貢典錄》溜山國條作牙里大山,錫蘭山國條作牙里,《順風相送》各處府州山形水勢之圖條作牙里嶼,阿齊往羅里及回針條作牙里坎,皆為僧伽羅語 Gala之對音,義為岩石。今斯里蘭卡西南境之加勒港(Galle)。

Gambir   《宋史 • 注輦傳》羊山,《鄭和航海圖》作洋嶼,《西洋朝貢典錄》暹羅國條作洋嶼,占城國條又作羊嶼,《東西洋考》西洋針路條、《順風相送》亦作羊嶼,《指南正法》作羊角嶼,均為此島之異稱,即今越南歸仁港外東南之瓜島(Pulo Gambir)。《鄭和航海圖》另有一羊嶼,為今馬來半島哥打巴魯及瓜拉丁加奴之間海上雷丹-珀亨提安群島之 Perhentian Besar島 。

Ganga   舊譯多作恒河,《佛國記》、《梁書 • 中天竺傳》恒水,《大莊嚴經論》作恒伽,《西域記》作殑伽,《求法高僧傳 ∙玄照傳》作弶伽,《繼業行記》作洹河,今印度恒河(Ganges)。《水經注 ∙河水注》引康泰《扶南傳》、《梁書 • 中天竺傳》之天竺江,亦指此河。

Ganges  見Ganga條。

Gaya   《東西洋考》東洋針路條長腰嶼,謂在崑崙山 (Mantanani)西南,鯉魚搪(Labuan)以北,即今馬來西亞沙巴州亞庇港(JesseIton)外之Gaya島。《順風相送》暹羅往馬軍及回針條、苧盤往文萊、呂宋往文萊及回洋條、泉州往勃泥即文萊條,《指南正法》往汶來山形水勢條之長腰嶼,均指此。

Gedrosia   見Makran條。

Gelam   《島夷誌略》勾欄山,《元史 • 爪哇傳》構欄山、《史弼傳》勾闌山,《星槎勝覽》、《明史 • 麻葉甕傳》交欄山,《鄭和航海圖》交闌山,《西洋朝貢典錄》爪哇國條勾攔之山,又作交欄之山,《順風相送》靈山往爪蛙山形水勢法圖條交蘭嶼,爪蛙回靈山來路條、福建往爪蛙路條及回針條交蘭山,皆其音譯,即今加里曼丹西南端附近之格蘭島(Gelam I.)。

Geresik   亦作Grisse,《瀛涯勝覽》爪哇國條云:“杜板(Tuban)投東行半日計,至新村,番名曰革兒昔,原係沙灘之地,蓋因中國之人來此創居,遂名新村。”《星槎勝覽》、《西
洋朝貢典錄》爪哇國條、《明史 • 爪哇傳》皆作新村,《明實錄》永樂九年七月作爪哇國新莊村。革兒昔,《東西洋考》思吉港條及西洋針路條、《明史 • 蘇吉丹傳》、《順風相送》萬丹往池汶精妙針路及大泥往池汶針路條均作吉力石,皆為爪哇語Geresik之對音,即爪哇東部北海岸之格雷西 (Geresik),亦稱錦石,為滿者伯夷王朝爪哇北部之一重要商港。《明實錄 • 太宗實錄》、《明史 • 外國傳五》永樂三年來貢之日羅夏治,或指此地。

Goa   利瑪竇《坤輿全圖》、《職外方紀》之臥亞,為 Bijapur國之海港,一五一0年葡萄牙人略據之,後為耶穌會士東來之要站。《海錄》名曰小西洋,蓋以大西洋指葡萄牙。即今印度西南沿海之果阿(Goa)。《鄭和航海圖》纏打兀兒,亦指此地,殆為果阿之土名 Sindābūr或 Sándábur之對音,參見Sindābūr條。

Grahi  《諸蕃誌》真臘國條及三佛齊國條之加羅希,單馬令國條加囉希,《宋史 • 真臘傳》作加羅希,《東西洋考》西洋針路條加囉唏,皆其對音。即今馬來半島泰國萬倫(Bandon)府之柴也 (Chaiya),明王宗載《四夷館考 • 暹羅館》譯作采野,《海國聞見錄》譯作斜仔,今華僑猶稱斜仔。

Grisse   見Geresik條。

Guardafui  《鄭和航海圖》之葛兒得風,據圖,在非洲東北角,即今圖之瓜達富伊角。(Cape Guardafui)。

Guinea  《海國聞見錄》誾年,《海錄》口五輦,今非洲之幾內亞(Guinea)。

Gujarat  《西域記》瞿折羅國(Gurjara),《諸蕃志》、《南海志》胡茶辣國,《馬可波羅行記》作Guzarat,今印度西北部之古吉拉特邦及卡提阿拉瓦半島一帶,其國境甚廣,南可抵孔坎(Konkan)。

Gunong Banang 《鄭和航海圖》、《順風相送》、《指南正法》之射箭山,《西洋朝貢典錄》滿剌加條作射箭之山,《東西洋考》西洋針路條作箭嶼,即今馬來半島馬六甲南面之 Gunong Banang。Gunong,馬來語義為”山”也。

Gunong Grah   《鄭和航海圖》吉那大山,馮承鈞《海錄注》沙剌我條云:”吉那大山疑指Gunong Grah,此為霹靂(Perak)北部最高之山,對音亦較合,蓋明人譯名,有時以剌作那也。”但據圖,吉那大山應在霹靂河 (Perak River)以南,若以Gunong Grah為吉那大山,則山當在河之北,且二者相距太遠,故此說不確。另有一說以為吉那大山是False Parcelar,即Bukit Panjang。Bukit,馬來語猶言山。此山高達七九0英尺,又與 Parceler HiII(Bukit Jagra)相似,故為航海者所注意。但亦有人以為不是False Parcelar,而是其附近之 Bukit Cherakah。

Gurjara   見Gujarat條。

Gurung  名見《爪哇史頌》,《宋史 • 闍婆國傳》、《諸蕃志》闍婆國條昆侖國,《諸蕃志》蘇吉丹條牛論,又作故論,肉豆蔻條牛侖,《島夷誌略》爪哇條巫侖,《南海志》故鸞,皆其同名異譯。牛論、牛侖,或是午論、午侖之誤,即今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斯蘭島東南之Gorong島。《寄歸內法傳》云:”兩色丁香咸生堀倫國”,《海藥本草》云:”丁香生東海及崑崙國”,堀倫、崑崙疑亦指此。有的學者以為《島夷誌略》爪哇條之巫侖與牛論、故論、牛侖並非一地,應為東爪哇金河下游之市鎮 Porong,此市鎮為麻喏巴歇之門戶,疑此名即巫侖之變音。

Guzarat  見Gujarat條。

Gwadar  《鄭和航海圖》克瓦答兒,據圖,克瓦答兒有二,均在八思尼以西,此為前一克瓦答兒,即今巴基斯坦西南沿岸帕斯尼(Pasni )以西之瓜達爾(Gwadar)。

Gwettar  《鄭和航海圖》克瓦答兒,此為八思尼以西之後一克瓦答兒,即今伊朗東南端沿海之瓜塔爾(Gwet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