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人以中華民族自稱。據部分史學家的研究,中國古代的部族可分為華夏集團、東夷集團和苗蠻集團。它們經過長期的相互征服﹑交往與融合,到春秋戰國時期基本同化,成為秦漢間所謂「中國人」即中華民族的三個主要來源。其中華夏集團因是勝利者﹐起了主導作用。

華夏形成於中原地區﹐或謂即華山﹑夏水(漢水)一帶。相傳在大約五千年前,黃河流域中下游分佈著許多部落,比較重要的有炎帝部落、黃帝部落等。黃帝,姓姬(或云公孫),號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一帶。炎帝傳為神農氏後裔,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向北進侵。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又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後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據載虞、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後裔,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華夏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便逐漸確立了。

這裡需要注意﹐中華民族原來指的是漢族﹐近代以來才成為中國境內各民族的統稱。華夏自承為黃帝的子孫﹐不等於其他民族都得奉炎﹑黃為先祖﹔即就漢族而論﹐在秦漢之前﹐被征服的南方民族應為蚩尤或蠻﹑越後代。如過分強調黃帝的地位﹐反而不利於民族的團結。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一章_黃帝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