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蘇聯紅軍向西攻克柏林,向東進入中國東北,不久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形成,與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長期對峙。曾幾何時,蘇聯曾首次發射人造衛星、送人上太空,其集團的威勢頗為顯赫;然而好景不長,到了二十世紀80、90年代之際,隨著東歐民主化浪潮的衝擊,蘇聯集團竟一下子土崩瓦解了。

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是否歷史的必然,或者只是資本主義國家「和平演變」政策的暫時結果?這是一個需要長期探討的大課題。這裡只簡略提出一些現象,作為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參考。

1 專制統治酷烈  自由民主缺乏

蘇聯是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長期實行共產黨一黨專政。而東歐及亞洲一些國家在第二次大戰後也仿效蘇聯模式,建立起共產黨(或稱工人黨)專政的國家。這些國家名義上標明推行社會主義,但並非馬克思原意在資本主義生產力高度發達基礎上出現的社會主義,而仍保留濃厚的封建主義及專制傳統。由於一黨專政,人民群眾享有的自由民主權利極少,故引起社會普遍的不滿,最後終於導致二十世紀80-90年代的民主化浪潮。

2 片面發展重工業  人民生活低下

蘇聯及東歐等國長期強制推行計劃經濟,又稱「鳥籠」經濟,即以國家壟斷補充私人資本的不足,把國民經濟強行納入封閉的「鳥籠」之中。在此模式下,優先、片面發展軍事等重工業,忽略輕工業及農業,結果造成全國物資匱乏,人民生活水平十分低下。
 

3 輿論強制一律  人權毫無保障

與西方文藝復興以來提倡的「人本主義」相反,在蘇聯等國,長期推行輿論一律及控制思想的政策。表面上憲法也規定言論出版、宗教信仰自由等人權,但實際上毫無保障。於是出現蹂躪人權、禁錮自由等悲劇。一旦時機成熟,人民群眾必然通過各種渠道宣洩不滿,乃至採取武力反抗的革命方式,以推翻暴政。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外歷史與文化》第三冊單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