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半生 無怨無悔 壯年筆耕 病殘不輟(孫進己君介紹)
                                                               [蒙進己兄贈《俯仰天地之間》四大卷感言]

前接見“坎坷半生 壯年筆耕 病殘不輟(孫進己君介紹之一)”
 

***論 文:
1.《北魏隋唐的均田制和農村公社》,1萬字,1956年。
2.《西周的土地佔有形態》,1萬字,1957年。
3.《原始社會的土地佔有形態》,1萬字,1958年。
4.《前資本主義的土地佔有形態》,1萬字,1958年。
5.《工役制——封建制向資本主義的過渡形態》,1萬字,1959年。
6.《海龍沿革考》,2萬字,1961年。
7.《吉林省歷代輿地圖說》(上),3萬字,1962年。
8.《東北民族歷史地理》(上),10萬字,1964年。
9.《海龍古代近代史》,3萬字,1962年。
10.《柳河上游的新石器遺址》,0.7萬字,1964年。
11.《海龍女真摩崖石刻》,0.8萬字,《社會科學戰線》1979年2期。
12.《遼朝北界考》,0.6萬字,《北方論叢》1979年5期。
13.《確定民族源流的標準》,0.3萬字,《遼寧大學學報》1980年5期。
14.《論科研人才成長的規律》,1.2萬字,《社會科學動態》1980年3、5期。
15.《滿族是女真族共同體的發展新階段》,0.2萬字,《吉林社科通訊》1980年10期。
16.《論特殊的過渡時期》,1萬字,《社會科學輯刊》1981年1期。
17.《遼春州考》,0.5萬字,《內蒙古歷史文物》1981年1期。
18.《北方民族的多源多流和主源主流》,0.4萬字,《求是》1981年4期,首倡民族多源多流
    說,爲多種報刊引用轉載。
19.《我國人才制度的演變和改革》,0.5萬字,《社會科學動態》1981年13期。
20.《略論人才的分類》,0.5萬字,待刊。
21.《東北民族的源流》,1萬字,《遼寧社會科學院學術論文選》(1979-1981)歷史
    分冊。
22.《漢族開發東北的歷史》,0.8萬字,《遼寧社會科學院學術論文選》(1979-1981)
    歷史分冊。
23.《我國歷史上民族關係的幾個問題》,2.2萬字,《遼寧社會科學院學術論文選》
   (1979—1981)歷史分冊,1981年全國民族關係史座談會交流,1984年編入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出版之《中國民族關係史研究》。
24.《論我國歷史上南北民族的關係——兼評“南北對立論”及“征服王朝論”》,0.7萬字,
    《遼金契丹女真研究》1982年1期。收入《探頤索隱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25.《松花江沿革考》,1萬字,《北方論叢》1982年2期。
26.《我國古代北方各族髮式之比較研究》,1.3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動態》1982年
    2期;《博物館研究》1984年2期,全文轉載加圖。
27.《我國古代北方各族的葬俗試析》, 0.7萬字,《東北師大學報》1982年3期。
28.《鮮卑源流考》,0.9萬字,《黑龍江文物叢刊》1982年3期。
29.《渤海的族源》,1萬字,《學習與探索》1982年3期,俄羅斯遠東所翻譯收入論文集。
30.《渤海建國的幾個問題》,0.7萬字,黑龍江民族源流學術討論會交流。
31.《渤海疆域考》,0.8萬字,《北方論叢》1982年4期,《渤海史論著彙編》及《人大報刊
    資料》轉載多種書刊引用。
32.《滿族文學史研究範圍》, 0.7萬字,《滿族文學研究》1982年。
33.《明坊州考》,0.2萬字,《社會科學戰線》1982年3期。
34.《東北古代各族社會性質幾個理論問題》,5萬字,1982年東北古代各族社會性質學術會
    交流。
35.《公有制向私有制過渡諸形態的區別》,0.8萬字,《遼寧史學會1982年學術論文
    選集》。
36.《四至十世紀的契丹社會性質》,0.4萬字,《黑龍江文物叢刊》1983年3期。
37.《契丹的胞族外婚制》,0.6萬字,《民族研究》1983年1期,多種書刊引用,獲遼寧省
    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獎。
38.《室韋地理考述》,1萬字,社會科學戰線》1983年2期,黑龍江文物系統優秀論文一
    等獎。
39.《高句麗的社會性質》,0.6萬字,《朝鮮史通訊》4期1983年,多種論著引用。
40.《民族、語族、種族》,0.7萬字,中國人類學會第二次會議交流,《北方論叢》1983年
    5期,《探頤索隱集》全文收錄,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1.《契丹族的起源》,0.5萬字,東北民族源流與分佈學術討論會交流。
42.《契丹部落組織發展變化初探》,0.8萬字,《社會科學輯刊》1984年4期。
43.《東北民族源流與分佈學術討論會綜述》,0.5萬字,《民族研究》1984年1期。
44.《女真源流考》,1萬字,《史學集刊》1984年4期。
45.《各族間經濟文化密切交往是我國民族關係史的主流》,0.8萬字,1984年東北史學術
    討論會交流,《探頤索隱集》全文轉載,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6.《遼代女真族的範圍和起源》,0.9萬字,中國遼金史研究會第二次學術會議交流。
47.《東北民族關係史的分期》,0.6萬字,東北史地學術討論會交流,《民族研究動態》
    1984年4期摘錄介紹。
48.《民族共同體的發展、擴大、分化、變異》,0.4萬字,東北民族源流與分佈學術討論會
    交流。
49.《中華各族並不都是炎黃子孫》,0.2萬字,1984年報中央民委,同類提法至1989年始見
    報刊。
50.《開原縣的沿革》,0.1萬字,《東北地方史研究》1984年1期。
51.《漢真番郡考》,0.6萬字,《黑龍江文物叢刊》1984年3期。
52.《肅慎挹婁的考古文化》,0.8萬字,《學習與探索》1984年5期。
53.《關於“中華民族”——駁斥斯拉德科夫斯基對我國民族關係的歪曲》,0.2萬字。
54.《室韋部落的發展及其流向》,0.5萬字,《黑河學刊》1984年3期。
55.《評江上波夫的騎馬民族征服王朝論》,0.3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4期合刊。
56.《遼代女真的族體》,0.4萬字,《東北地方史研究》1984年創刊號。
57.《女真史研究的內容和範圍》,0.8萬字,1984年女真史學術討論會交流。
58.《遼代女真部落的分佈》,1.6萬字,1984年全國金史首屆學術討論會交流。
59.《東北史資料資訊工作的回顧與展望》,0.6萬字,1984年東北民族歷史考古資料資訊
    學術會議開幕詞,《圖書館研究》1986年2期,對推動東北史資料資訊工作有重大作用。
60.《關於契丹和女真史研究》,0.4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4年1期,《社會科學
    戰線》1985年1期摘刊。
61.《金代女真族和各族的關係》,1.1萬字,中國遼金史學會1985年年會交流。
62.《關於古民俗研究的若干問題》,0.4萬字,1985年古民俗學術會開幕詞。
63.《掀起渤海史研究的新高潮》,0.3萬字,1985年全國渤海史討論會發言,收入《高句麗
     渤海史研究集成》(4),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
64.《怎樣在科研上有所突破》,0.4萬字,1985年東北民族史論研究班講稿。
65.《積極開展穢貊史的研究》,0.4萬字,《松遼文物》1985年1期。
66.《東北民族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0.8萬字,《東北地方史研究》1985年1期。
67.《遼代女真和高麗的關係》,0.4萬字,《朝鮮史研究》1985年。
68.《地名由來和建置沿革》,0.3萬字,《地名叢刊》1985年2期。
69.《室韋的起源》,0.8萬字,《求是學刊》1985年2期。
70.《遼代女真的習俗和宗教藝術》,0.8萬字,《克山師專學報》1985年1期。
71.《勿吉和靺鞨的物質文化》,0.8萬字,《博物館研究》1985年1期。
72.《肅慎、挹婁、勿吉的社會性質》,0.7萬字,《北方論叢》1985年2期。
73.《通古斯及其族源》,1萬字,《社會科學戰線》1985年3期。
74.《室韋及其先人和我國各族的關係》,0.8萬字,《黑河學刊》1985年4期。
75.《考古文化與民族共同體》,0.6萬字,《遼寧省丹東、本溪地區考古學術討論會文集》,
    1985年。
76.《歷代東北民族的分佈》(上),2萬字,《東北地方史研究》1985年2期。
77.《歷代東北民族的分佈》(下),2萬字,《東北地方史研究》1986年1期。
78.《契丹早期地域考》,0.4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6年1期。
79.《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 0.3萬字,《四平民族研究》1986年1期。
80.《穢貊文化的探索》,1.2萬字,《遼海文物學刊》1986年1期,全文翻譯收入韓國驪江
    出版社出版之《東北亞歷史與考古》,1992年。
81.《穢貊源流考》,1.2萬字,《松遼文物》1986年2期。
82.《開拓契丹史研究的新階段》,0.8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6年2期。
83.《東北諸民族的形成發展過程》,0.8萬字,《東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4期。
84. 女真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論文,0.6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7年2期。
85.《唐代契丹族的地方建置》,論文,0.7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8年2期。
86.《穢貊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論文,0.4萬,《東北史研究導報》1988年1期。
87.《民族史的編寫體例》,0.8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9 年2期。
88.《關於地方史研究的幾個問題》,0.4萬字,《撫順史研究》代前言,遼沈書社1989年。
89.《金代女真的社會性質》,0.9萬字,《遼金史論集》(第四集),書目文獻出版社
    1989年。
90.《研究民俗的演變規律爲移風易俗作貢獻》,0.6萬字,《古民俗研究》代序,吉林文史出
    版社1990年版。
91.《關於高麗錢幣的幾個問題》,0.6萬字,《遼寧金融》1990年10期,《中國金融》
    1991年2期轉載。
92.《關於民族歷史地理的研究》,0.6萬,1990年國際中國歷史地理學術會議大會發言。
93.《明確學會工作任務改變學會工作方針》,0.6萬字,1990年中國遼金史學會基層工作
    會議開幕詞。
94.《小私有制發展諸階段》, 1萬字,《社會科學戰線》1991年2期,《人大報刊資料》
    轉載。
95.《論遼文化與契丹文化》, 0.6萬字,1991年8月大同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第五次年會
    交流,《遼金史論集》(第六集),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96.《韓民族的形成過程》, 0.6萬字,1991年國際朝鮮史學術會議發言稿,收入《東北亞
    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97.《丹東史的若干問題》,0.7萬字,遼金契丹、女真史考古學術會議報告,1991年8月﹐
    丹東。
98.《人類學在東北民族史的應用》,0.6萬字,《人類學應用論集》,學林出版社1992年。
99.《東北民族分佈研究中的一些理論問題》,0.8萬字,《東北地方史研究》1989年2期。
100.《研究東北史三十年》,3萬字,《東北亞歷史與文化》,遼沈書社1992年。
101.《科研之路》,3.2萬字,《東北亞歷史與文化》,遼沈書社1992年。
102.《渤海民族的形成過程》,2萬字,《韓國北方民族史會議論文集》1992年,漢城,
    《北方文物》1994年2期。收入《東北民族史研究》(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03.《關於民族教育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0.7萬字,《遼寧教育史志》1992年第3集。
104.《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南部在朝鮮民族形成中的作用》,0.6萬字,1992年威海中國朝鮮史
    學術會議發言。
105.《渤海的歸屬》,0.3萬字,1992年韓國漢城北方民族史學術會議發言,收入《東北亞
    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06.《開創女真史研究的新階段》,0.6萬字,1992年本溪女真史國際學術會議開幕詞。
107.《改革社會科學研究 促進東亞文化發展》,0.6萬字,1992年瀋陽東亞文化國際學術
    會議開幕詞。
108.《市地科研工作者要走向全國科研隊伍的前列》,0.3萬字,1992年阜新契丹史國際學術
    會議開幕詞,《阜新遼金史研究》(第一輯)序,1991年。
109.《渤海對日友好,對唐歸順的外交方針》,0.4萬字, 1993年瀋陽中國與日本國際學術
    討論會發言,收入《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10.《東北民族教育史與東北民族源流》,0.8萬字,《遼寧教育史志》1993年第3集。
111.《高句麗的歸屬》,1萬字,1993年7月集安高句麗國際學術會議,爲駁國外學者攻擊
    我國的即席發言,韓國多家報刊摘載,受到我國外交部門重視,後加工成1萬字的長文,
    收入《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12.《中國古代北方文化是農牧文化交融的産物》,0.3萬字,1993年赤峰北方民族文化史
    國際學術會議交流,收入《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13.《金代城市經濟的發展》,0.6萬字,1993年全國金史學術會議發言。
114.《黑水靺鞨考》,1萬字,1993年黑龍江博物館七十周年館慶學術會議發言。
115.《古朝鮮的歸屬及疆界》,0.7萬字,1993年長春中朝邊界史學術會議發言,收入《東
    北亞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16.《七至十三世紀的中朝邊界》,0.4萬字,1993年長春中朝邊界史學術會議交流,收入
    《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17.《關於旅遊文化的若干問題》,0.4萬字,1994年哈爾濱旅遊文化學術會議發言。
118.《二千年前我國在黑龍江的建置——真番郡》,1.4萬字,《遼金史論集》(第八集),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
119.《探索社會科學研究改革之路》, 2萬字,《社會科學研究管理文集》1995年。
120.《加強東北區域文化研究,促進東北文化經濟的繁榮》,0.3萬字,1995年瀋陽東北區域
    文化學術會議開幕詞,《民主雜誌》1996年1期。
121.《關於東北文化發展戰略的幾點思考》,0.6萬字,1995年東北區域文化發展戰略學術
    會議開幕詞。
122.《促進東北亞各國協作的戰略方針》,0.2萬字,1995年長春東北亞發展戰略研討會發
    言,摘入會議要報供國家和地方領導參考。
123.《繼承陳會長遺志,加強遼金史研究》,0.5萬字,1995年瀋陽中國遼金史第六屆年會
    發言。
124.《東北亞研究總序》,0.3萬字,《東北亞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25.《東北亞文化研究前言》,0.4萬字,《東北亞文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26.《文明論筆記》(正),1.8(0.6)萬字,《東北亞文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年版。
127.《文明論筆記》(續), 1.0(0.4)萬字,《東北亞文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年版。
128.《東北亞各族文明形成發展理論的研究》, 1.5(0.8)萬字,《東北亞文化研究》,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29.《關於民俗理論的研究》,2.3萬字,《東北亞文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30.《中國遼金及契丹女真史研究會第六屆年會會議紀要》,0.4(0.2)萬字,《中國遼金
    契丹女真史研究》1996年1期,《阜新遼金史論集》(第一輯),1991年。
131.《堅持就是勝利》,0.2萬字,《阜新遼金史研究》(第二輯)序,1995年。
132.《繼承發展譚其驤先生的學術思想,不斷推進邊疆史地的研究》,0.6萬字,1996年
    上海國際歷史地理學術會議學術報告。
133.《關於高句麗歸屬問題的幾個爭議焦點》,1萬字,1996年寫成後曾報民進中央轉全國
    政協、中國社科院、外交部、文化部及我省外交、公安、安全等部門及東北部分佈地,曾
    被邀至若干單位和一些市地就此作報告或諮詢。1997年編入《高句麗、渤海研究集成》,
    哈爾濱出版社1997年版;收入《東北民族史研究》(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中朝邊界研究文集》,吉林省社會科學院1998年轉載;《高句麗歸屬問題研究》,吉林
    文史出版社2003年轉載。
134.《高句麗史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0.6萬字,1996年高句麗史學術會議交流並由中國
    社會科學院轉報中央。
135.《中國在東北亞經濟協作中的地位及對策》,0.4萬字,1996年瀋陽東北亞研究協作會議
    交流。
136.《東北亞研究協作會議紀要》,0.4萬字,散發與會各單位。
137.《中國考古集成》總序, 0.4萬字,《中國考古集成·東北卷》,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38.《中國考古集成·東北卷》前言, 0.3萬字,《中國考古集成·東北卷》,北京出版社1997
    年版。
139.《關於高句麗研究的國內外動態》,0.5萬字,1997年7月全國朝鮮漢文古籍整理研究會
    發言。
140.《總結本世紀研究成果,開創新世紀的研究水平》,0.6萬字,1997年8月阜新全國遼史
    契丹史學術會開幕詞。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會據此制定了跨世紀的研究規劃。
141.《改革科研手段,避免重復勞動》,0.2萬字,《阜新遼金史研究》(第三輯)序,
    1997年。
142.《關於長春城市形成中的幾個問題》,0.5萬字,1997年長春城市學術討論會發言稿長
    春市社科院正編集出版。長春市委書記親自聽了發言,並依據發言確定了長春城市起源。
143.《關於東北亞研究中的幾個問題》,0.5萬字,1997年哈爾濱與東北亞學術會議大會
    發言。
144.《鞍山地方史研究》序,遼寧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145.《對遼寧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0.7萬字,1997年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遼寧文化建設座
    談會發言,編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遼寧文化建設》,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在省政協全體會議上散發。
146.《關於遠東史研究的幾個問題》,0.4萬字,《北方文物》1997年3期。
147.《面向市場,改革社會科學研究體制》,0.4萬字,《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文選》,西
    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
148.《探索社會科學改革之路》,3萬字,1997年社會科學改革座談會交流,收入《社會主
    義初級階段的遼寧文化建設》,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民主》雜誌1983年3期摘
    刊,《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科學典範文獻》轉載。
149.《中國民族研究集成總序》,0.4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1997
    年版,國家九·五專案階段性成果。
150.《高句麗渤海研究集成前言》,0.4萬字,《高句麗 渤海研究集成》,哈爾濱出版社
    1997年版,國家九·五專案階段性成果。

續二見“坎坷半生 壯年筆耕 病殘不輟(孫進己君介紹之三)”
續三見“坎坷半生 壯年筆耕 病殘不輟(孫進己君介紹之四)”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新增文章_學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