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據訊﹐天安門廣場的孔子像已於2011年4月20日移入國家博物館內。由1月11日在廣場擺放至移走約100天。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其間官方決策﹑民意反映﹑外界評論之交
織﹑醞釀的互動過程肯定反覆異常。或者可以不問動機﹑只看
結果吧﹗

tiananmenguangchang.jpg
tiananmenguangchang1.jpg
1919年五四時期及當今的天安門廣場

kongzixiang.jpg
一度矗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孔子像(2011年1月12日)

      11/1/11上午﹐一尊9.5米高的孔子塑像﹐矗立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中國國家博物館北門廣場﹐標誌了中國官方對儒家學說地位的正式確認。此舉令生活在中國首都達廿四載的筆者﹐不禁遙望北國﹑浮想聯翩。

      自明清以降﹐天安門成為“南面稱王”者傳達政令的方向標﹔而自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天安門廣場更是民眾追求民主自由的象徵。試看今日金水橋以南﹐竟是誰家之天下﹗北面的天安門城樓依然挺立﹐掛了60多年的毛像還在﹔南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創立者毛澤東紀念堂﹔西面是當局辦公所在的人民大會堂﹐外加形似“龜蛋”的中國國家大劇院﹔東面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外加新近落成的孔子塑像﹔中間是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繼續屹立。

      上述佈局﹕論建築風格﹐可謂東﹑西兼採﹔論人物﹐則孔
夫子至毛澤東並存(往時國慶還有馬﹑恩﹑列﹑斯及孫中山)﹔論
風水﹐卻是現生主政者官署與昔日尊上靈堂同在。關於毛澤東紀念堂﹐過去鄧小平曾主張另改用途﹔敝人在卅多年前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世界史教研室討論時﹐也提出應改稱“人民英雄紀念堂”。除了靈堂“破壞”風水論外﹐讓毛主席“北面稱臣”似亦不妥。至於那個“王八蛋”的建築﹐大大破壞了中華傳統的建築風貌﹐擺在這裏顯得很不協調。

tiananmenguangchang4.jpg
莊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及其西的人民大會堂
tiananmenguangchang3.jpg
毛澤東的靈堂:毛主席紀念堂
National_Grand_Theatre.jpg
2007年9月建成的中國國家大劇院,位于人民大會堂西側

      以建築論﹐天安門的六合中﹐東﹑西﹑南﹑北﹑地﹐都已
各有其主。但提及廣場的“天”﹐卻令人深感自五四運動開始追求“民主”﹑“科學”的精神永存。俗謂無題蓋有題﹑未名勝有名﹐在中國實現現代化之前﹐此種精神將永放光芒。五四時期有些口號是過激了﹐如“打倒孔家店”﹑“全盤西化”﹔然將孔子塑像和不倫不類的西方式建築﹐分置於天安門廣場東﹑西兩側﹐是否對五四運動的“糾偏”或倡導中西融合﹖卻是見仁見智﹑言人人殊了。

      回顧歷史﹐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是中華乃至世界學術史上的偉觀,堪與西方之希臘古典文化相媲美。 這是中國偉大思想家輩出的時代﹐也是中國學術思想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但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兩千年來歷朝都將儒學定於
一尊﹐造成凡稱皇必尊孔的格局﹐令中華文化發展多有桎梏。到了近代﹐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袁世凱﹑溥儀也是一復辟便祭孔﹔五四時期的批孔﹐正是對此的反動。

      拙謂1919年的“打倒孔家店”及1966-1976年文革時的毀廟批孔固值商榷﹐但應趁撥亂反正之機作深度之反思﹐恢復昔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況﹐切不宜將儒學作為中華文化最主要的代表。須知﹐孔子某些主張並不合時宜﹐孔子還拜過老子為師﹐老子被道教推為教主﹐墨子等親民的主張更值發揚……。當然﹐一尊塑像未必說明一切﹐但擺在天安門廣場畢竟非同小可。深信五四時期學生的英靈會一如既往﹐不被官方褒貶所鎮懾﹐也不受夫子巨像所震慄﹐“民主”﹑“科學”的精神將永遠激蕩在天安門上空﹗
     

[寫於2011年1月13日;圖片後補]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即興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