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君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448faa0100ep6p.html

                                            仁者壽
                                                 ——記著名歷史專家郭毅生教授
                                                                                               劉惠君
 
      在毅生老師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橱櫃裏“仁者壽”的藝術石刻,因爲它最真切地道出了我的心聲,反映了毅生老師的高格人品和周圍人們對他的深切祝福和景仰。
      郭毅生老師是我國著名的近代史專家和太平天國史的卓越學者,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早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後又到中國人民大學讀研究生,畢業後多次參加了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他曾參加過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東北部分的編繪工作,又爲明代奴兒干都司設置的確切位置所在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多年在中國史學的田野上耕耘,如今已是碩果累累;尤其在太平天國史的研究上,更是中外聞名的著名學者。老師主編的《太平天國歷史地圖集》﹑《太平天國歷史與地理》﹑《太平天國大辭典》等大型歷史工具研究類著,聚彙了全國一流名家,協調了各地不同特點,大家各展所長,精心編纂,終于使這些作品成了中外享有盛譽的精品。尤其是《太平天國歷史地圖集》,出版後更是好評如潮,它也最得老師的珍愛。
      老師對學術的熱愛與追求是無止境的,他對自己的成績並不滿意,因而老人始終勤奮,筆耕不輟,學術之樹碧綠長青。1984年老師出版了《太平天國經濟制度》,獲北京市首届社科論著一等獎,又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太平天國經濟史》,此後學術文集《山海集》,自傳文集《平步留痕》,爲恩師羅爾綱先生寫的傳記《羅爾綱傳》等也都相繼刊行。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毅生老師的足跡遍佈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從東北的白山黑水到西北的朔漠風光,從沿海的小橋古鎮到西南的洱海蒼山,老師莫不親自踏勘,親耳聆聽,從中獲取自然的天籟,領受自然的真傳。人們講“見多識廣”,優秀的文章也常常正是人見識和氣質的表現。老師在游歷名山大川的過程中,將南方山水的秀氣典雅和北方山水的雄渾壯闊充溢胸中,從而形成了自己雍容穩健的氣度。這種氣質留諸筆端,就看到文如江海方至,滔滔汩汩,一日千里;思如泉湧,文如瀚海,說理論辯揮灑自如,左右逢源。
      毅生老師是謙和的,也許就是這種謙和蘊育成就了他的博大。他熱愛自己的老師,對他們的指點教誨和幫助銘縈在懷,在筆下洋溢著溫馨的記述,無論是羅爾綱先生、翁獨健先生﹐還是譚其驤先生,性情愛好,舉手投足,都栩栩如生,就像是站在我們面前。受恩師們惠沐,他把這種春風煦暖又灑向晚輩,我常想起老師那慈祥的目光,帶著滿意的神情說起自己的學生。陳理是中央民族大學常務副校長,“事務那麽繁忙,還是很努力,也很勤奮。在民國研究上搞了兩千多萬字的材料,確實不容易” 。又溫和地提起趙至敏在民委工作,爲了參編《清史》,“把《清史稿》又從頭通讀了一遍,文字寫的也很乾淨” 。與聰明相比較,老師讚美人時更欣賞勤奮,也許他認爲勤奮比聰明更有價值。而一旦看到有人做出成績,老師欣慰得就像那是自己的成績一樣,而且這種感情﹐他也不獨施之于自己的學生。北大一位青年出了文集,老師讀罷感到他文筆犀利,才華出衆,因而四處爲之引薦,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他只是高興中國有這樣的學子。
      很少有學者願意攬事,因爲這樣既費力又麻煩還怕不落好,然而老師卻總是不辭其難,就象師母說的那樣:“他愛才。”其實師母有時也不希望老師攬事,因爲她擔心老師年歲已高,過分地耗費心血會累壞身體。老師便耐心地安慰她:“年青人需要幫助。”自己當初發展就得益于老一輩史學家鄧拓、侯外廬等先生的大力推薦與栽培,因而老師也將這些學者們高貴的風格承接了下來,只要是人才,老師對他的扶掖就不遺餘力,這種幫助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次、兩次﹐而是長久地,直至對方有了一定的發展機遇和條件。   ——  這是一位多麽可敬的
老人啊!
      李庚其老師就和我談到過自己,說他當初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寫出的文章沒有地方發表。那時老師並不認識他,只是看了他的文章便爲他四處奔波,到處尋求機會到處引薦,並且鼓勵他不要拘泥于現狀,應該有一個更高的目標。在毅生老師的直接推薦和人大戴逸教授的首肯下,1979年,庚其老師有幸到了南京,參加了建國以來我國社科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盛大聚會——太平天國國際學術討論會,會議有來自英、法、德、美、日、比、澳等九個國家的300多名中外學者參加,大家濟濟一堂,老師是會議倡始者之一。就在這次會議上庚其老師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從此步入學術之林,如今他已是卓有成就的一位專家學者了。回憶過去,他忘不了在他最困惑無助的時候老師無私地伸向他的手有多麽溫暖,而受到老師這種深恩惠澤的也決不僅是庚其老師一人。
      九月的北京時常秋高氣爽,萬里無雲。老師常常會出去散步,也會在街邊的花叢旁駐足留戀。老師臉上總是泛著慈祥的微笑,就像在陽臺上面對自己的鮮花一樣。老師的心胸是開闊的,他希望整個世界都有這種鮮花般的美麗。作爲他的學生,我有時會突發奇想,感到自己也像是他目下的花草一樣,被他注視者,希翼著。老師的目光是柔和的,但又是幽遠而深邃的。他澆灌花草,扶剪花草;也澆灌我們,扶剪我們。
      二月十八就是老師的生日了,僅以此文爲老師賀,並衷心地祝願老師“仁者壽”。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學術資訊_最新資訊
                                                                  新增文章_學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