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
  《東西洋考》卷五,“文萊,即婆羅國,東洋盡處,西洋所自起也”,《明史》卷三二三因之,係以東經110°(相當我國雷州半島以及加里曼丹島西岸)為準來劃分東、西洋。但不同時期的古籍中,西洋範圍所指不一:(一)元代載籍如《南海志》、《島夷志略》等的西洋.相當於今南海西部和印度洋。爪哇島和加里曼丹島南部一帶未包括在內。(二)明末以前西洋範圍大體同上,但有些古籍把爪哇島和加里曼丹島南部一帶也列入西洋。(三)明末以後多指今大西洋或歐美各國。(四)元、明部分載籍的西洋係國名,指今印度南部。另見《天南行記》;《真臘記》﹔《南海志》卷七;《島夷志略》;《異域志》卷上;《瀛涯》;《番國志》;《星槎》前集;《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前聞記》;《野記》;《朝貢錄》卷中;《海語》卷上;《嶺海圖》;《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籌海編》卷四、七、一二;《明四夷考》卷上、下;《殊域錄》卷二、五、七、八、九、一一;《圖書編》卷五八、五九、六0;《四夷館考》卷上、下;《華夷考》卷八;《東夷說》;《明續通考》卷二三四、二三六、二三七;《西南夷記》;《本草》卷四六、四九;《咸賓錄》卷四;《四夷雄略》卷一;《順風》;《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嶠南記》;《日本一鑒》卷六;《裔乘》卷三、七;《東西洋考》卷一-五、七、九;《閩書》卷三九、一四六、一五0;《武備志》卷二0九、二一四、二一七、二二三、二三五-二三七;《職方外紀》卷二、三、五;《華夷記》卷四;《象胥錄》卷一、四、五;《世法錄》卷八一、八二;《馭交記》卷六;《利病書》、卷九三、九六、九七、一0四、一一0、一一八-一二0;《坤輿全圖》;《坤輿說》卷上、下;《外國詞》﹔《譯史》卷二、三;《讀史紀》卷九九、一00、一一二;《讀史圖》卷四;《四譯館考》卷一、三;《海上紀略》;《南洋論》;《明史》卷二、六-八、三一、七四、八一、九七、二五一、二五五、二七0、三0四、三二三-三二六、三三二﹔《清貢圖》卷一;《續通典》卷一四九;《清一統志》卷四二三、四二四;《續通考》二三七-二三九、二四八;《續通志》卷一一0;《清通典》卷九八-一00;《清通考》卷二九七、二九八、三00;《緬事述略》﹔《海島志》卷一-五;葉羌鏞《呂宋紀》;《海錄》卷上、中、下;《嘉慶志》卷五五一、五五二、五五四、五五七-五六0;《海關志》卷四、八、九、一七、一八、二0-二四、二六-三0;《清續通考》卷三一五、三三一-三三四、三三六、三三七、三三九、三四二、三四六、三四九、三五八;《清史稿》卷六、九、一一、一六、二四、四五、八0、一二五、一四0、一四二、一四六、一四九、一五0、一五八-一六0、二七二、二八四、三三二、三五二、四四三、四四六、四八0、四八四、五0四-五0六、五二六、五二八。

西董
  《航海圖》圖一二;《東西洋考》卷九。即西董山,見該條。

西難
  《諸蕃志》卷下真珠。即錫蘭異譯,今斯里蘭卡。

西黨
  《廣輿圖》卷二;《皇輿考》卷一二;《圖書編》卷六0;《三才地理》卷一三;《武備志》卷二二三;《讀史圖》卷四。即西董,見西董山條。

西海
  古代西海或為郡縣名,或指今鹹海、裏海、居延海等等,因書而異。就海洋而言,所指有(一)今孟加拉灣、阿拉伯海、波斯灣、紅海及印度洋;(二)今地中海;(三)今大西洋。名見《史記》卷一一七、一二三;《漢書》卷九六;《異物志》;《廣志》;《吳都賦》;《西域志》;《後漢書》卷二三、八八;《水經注》卷一、二;《西域圖記》;《書鈔》卷一四二、一四五、一六0;《類聚》卷六、七八、八六、八七、九0;《梁書》卷五四;《隋書》卷六、六七、八三;《西域記》卷一一;《晉書》卷九七;《釋迦方志》卷上、下;《南史》卷七八、七九;《北史》卷三八、九七;《珠林》卷二、三六、六三、七二;《五天竺傳》;《初學記》卷二、六、一三、一九、二0、二九、三0;《經行記》;《通典》卷一九一、一九二;《經音義》卷一八、二二、七0、八二、八七;《六帖》卷二、五、二一、九七、九八;《舊唐書》卷二四、一九七、一九八;《唐會要》卷九九;《廣記》卷四、五七、八一、四一四、四一八、四八二;《御覽》卷七九一、七九五、九八二;《寰宇記》卷一七九-一八一、一八四、一八六;《事類賦》卷二四、二六;《冊府》卷九五六-九五八、九六0、九六一;《新唐書》卷一五、三一、一00、二二一;《證類本草》卷八、九、一三、一四、一六;《文昌錄》卷一;《通志》卷四一、一九六;《代答》卷六、七;《雲麓鈔》卷五;《諸蕃志》卷上、下;《宋會要稿》冊一九七;《事林》卷五;《玉海》卷一五二、一五四;《西使記》;《通考》卷三三六-三三九;《宋史》卷一0二、四九0;《異域志》卷下;《元史》卷七六;《百夷傳》﹔《集事淵海》卷四七;《大典》卷二二五九;《番國志》﹔《星槎》前、後集;《嶺海圖》;《明四夷考》卷下;《殊域錄》卷八;《圖書編》卷六0;《華夷考》卷五、七、一0;《嶺海異聞》﹔《明續通考》卷二三七;《本草》卷一0、一一、一四、一八、三四、三五、四四、四五;《咸賓錄》卷三、四;《三才地理》卷一三;《四夷廣記》;《裔乘》卷三、七;《武備志》卷二三七;《職方外紀》卷二、四、五;《象胥錄》卷七;《世法錄》卷八一、八二;《利病書》卷九七、一0七、一一七、一二0;《坤輿全圖》;《坤輿說》卷下;《譯史》卷二、三;《譯史紀餘》卷一、三;《荒史》﹔《讀史紀》卷八、六五、一一二;《海上紀略》;《明史》卷四七、四九、三二六;《續通典》卷一四九;《清一統志》卷四二四;《清通典》卷九九;《清通考》卷二九九;《嘉慶志》卷五五八、五五九;《海關志》卷四;《清史稿》卷八三。

 

 

 

 

 

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