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栅江
  《安南志略》卷一“南柵江路”,《元史》作南冊江路。南柵江、南冊江或指越南東北部太平(Thai Binh)河的上游。南柵江路、南冊江路似即後來的南策(Nam Sach)州、南策府,其轄境在太平河上游的東北面,位海興省東北部和河北省南部一帶。另見《安南志略》卷四、一三;《越嶠書》卷一、五。

南浡利
  《明史》卷六。即南巫里,見該條。

南浡里
  《瀛涯》南浡里國。即南巫里,見該條。另見《番國志》;《朝貢錄》卷中;《明續通考》卷二三六;《三才地理》卷一;《四夷廣記》;《裔乘》卷七;《嘉慶志》卷五五九。

南真駱
  《島夷志略》羅衛,“南真駱之南,實加羅山即故名也”。一說真駱即真臘之訛;一說係泰語Lam tarn的譯音,意為溪流,指泰國叻丕(Ratburi)、夜功(Samut Songkhram)附近的水道。

南渤利
  《明史》卷七、三二五、三二六;《續通典》卷一四八;《清一統志》卷四二四;《續通考》卷二三八;《嘉慶志》卷五五九。即南巫里,見該條。

南帽山
  《朝貢錄》卷中錫蘭山國,“由蘇門答剌而往,鍼位十二更見南帽之山”。指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海上的韋(We)島。

南傅山
  《航海圖》圖一六。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岸外,或指尼亞斯(Nias)島。

南大金江
  《征緬紀聞》,“(蠻暮)其地三面距水,蠻暮江在南,南大金江在西,南來湖在北。南大金江,夷人云從臼霍來,發源衞藏,下流經於阿瓦入於南海”。指今緬甸的伊洛瓦底(Irrawaddy)江。另見《征緬紀略》;《滇繫》卷九。

南大洋海
  《代答》卷二,“三佛齊之南,南大洋海也”。指今印度尼西亞以南的海域。

南尼華囉
  又作南尼華羅。《諸蕃志》卷上南尼華囉國。或謂即Naharawara的譯音,為阿拉伯人稱胡茶辣國之都城名,在今印度卡提阿瓦(Kathiawar)半島南部。另見《代答》卷三;《事林廣記》卷五;《異域志》卷下;《三才人物》卷一二。

南巫里洋
  又作喃(口)巫哩洋、那沒(口)梨洋、那沒嚟洋、巫里洋、那沒黎洋。《星槎勝覽》(紀錄匯編本),“(龍涎嶼)望之獨峙南巫里洋之中,離蘇門答剌西去一晝夜程”。指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端和印度尼科巴(Nicobar)群島一帶的海域。另見《航海圖》過洋牽星圖;《殊域錄》卷九;《華夷考》卷五;《嶺海續聞》;《順風》序;《世法錄》卷八二;《利病書》卷一00、一一九;《讀史紀》卷一一二;《指南》序。

南靈海門
  《交阯總志》卷二,“黃中…領兵追賊至南靈海門”。在越南平治天省中部海岸,指邊海(Bem Hai)河口。

南金沙江
  《利病書》卷一0八。指緬甸的伊洛瓦底(Irrawaddy)江。

南洋群島
  《清史稿》卷一二四。泛指東南亞地區的島群,北起菲律賓呂宋島以北的巴坦(Batan)島,南至印度尼西亞的羅地(Roti)島,西起蘇門答臘島,東至伊里安島西面。參南洋條。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