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漲海
  《梁書》卷五四,“又傳扶南東界即大漲海”。即漲海,詳該條

大港口
  《順風》太武往呂宋條。即大港,詳該條。

大朗洋
  《島夷志略》第三港,“去此港八十餘里,洋名大朗”。或指今印度和斯里蘭卡間馬納爾(Manaar)灣一帶海域。

大黃江
  《安南志咯》卷一,“大黃江(至元甲申官軍破安南處)”。《交阯總志》卷一,“大黃江,在里仁府,上接瀘江,下通奉化府膠水江”。大黃江在今越南東北部,我國元代時作為路名,轄境約當河南寧省北半部。作為河名,大黃江又稱黃江,參該條。另見《元史》卷六三;《交阯總志》卷二;《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越嶠書》卷一、五;《安南圖說》;《明續通考》卷二三五;《東西洋考》卷一;《清一統志》卷四二二;《嘉慶志》卷五五三。

大崑崙
  (一)《新唐書》卷二二二下驃,“由彌臣至坤朗,又有小崑崙部,王名茫悉越,俗與彌臣同。由坤朗至祿羽,有大崑崙王國,王名思利泊婆難多珊那。川原大於彌臣。由崑崙小王所居,半日行至磨地勃柵,海行五月至佛代國”。一般認為即大古剌,在今緬甸的伊洛瓦底江下游一帶。或在勃固(Pegu)或在丹那沙林(Tenasserim)。另見《續通志》卷六四0。(二)《指南》暹羅往日本針條,“(小橫)用辰巽及乙辰十五更取真木茲外過,……。開用甲寅,隴用甲卯,十一更取大崑崙”。詳大崑崙山條。另見《西南洋圖》;《東南洋圖》。

大朗湖
  《元史》卷一三一,“亦黑迷失言於鎮南王,請屯兵大浪湖,觀釁而後動”。或指今越南中部順化東面的三江(Tam Giang)海灣和球二(Cau Hai)灣一帶。

大崙山
  《東西洋考》卷五,“大崙山(華人與呂宋相攻時屯聚於此)”。即今菲律賓馬尼拉市南的聖巴勃羅(San Pablo)山。另見《象胥錄》卷五;《世法錄》卷八二;《外國詞》;《明史》卷三二三。

大魚港
  《朝貢錄》卷中蘇門答剌國,“(阿魯國之港)又十更至淡洋,又五更至大魚之港”。又作甘杯港,詳該條

口具
  又作大葛蘭、大口具南。《星槎勝覽》後集大口具喃國條,此條全據《島夷志略》小口具南國抄錄,見該條;一作大故藍,見該條,另見《咸賓錄》卷六;《裔乘》卷二;《圖書編》卷六0;《譯史》卷三。

大闍婆
  《諸蕃志》卷上蘇吉丹,“打板國東連大闍婆,號戎牙路[注:或作重迦盧]”即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泗水(Surabaya)一帶;或泛指東爪哇地區。另見《異域志》卷上;《三才人物》卷一二;《利病書》卷一一九;《讀史紀》卷一一二。

大猛養
  《征緬紀略》,“(乾隆三十一年)參將哈國興已平大猛養,合剿孟艮”。或在今緬甸東部,指孟洋(Mong Yang)一帶。另見《清通典》卷九八;《清通考》卷二九六;《嘉慶志》卷五五六;《清史稿》卷一三、五二八。

大銀孔
  《蠻書》卷六,“銀生城在撲賧之南,去龍尾城十日程。東南有通鐙川,又直南通河普川,又正南通羌浪川,卻是海邊無人之境也。東至送江川,南至邛鵝川,又南至林記川,又東南至大銀孔”。一說位今泰國的暹羅灣一帶。一說在今緬甸撣邦的景棟(Keng Tong)附近。也有的認為應作上水,參該條。

大帽山
  《東西洋考》卷二暹羅,“大帽山(在王宮後)”。在今泰國的大城府(Ayuthaya)。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