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歷亭
  《諸蕃志》卷上闍婆國,“西北泛海十五日至渤泥國,又十日至三佛齊國,又七日至古邏國,又七日至柴歷亭,抵交趾,達廣州”。或謂即沙里亭日羅亭的同名異譯。其故地一說在馬來半島東岸,指今馬來西亞的Cherating河流域;一說即馬來語selat(海峽)的對音,指柔佛(Johore)海峽兩岸的柔佛及新加坡;也有的認為在暹羅灣口或越南南岸一帶。另見《宋史》卷四八九;《通考》卷三三二;《集事淵海》卷四七;《利病書》卷一一九。

撣國
  又作禪國、樿國、檀國。《後漢書》卷八六,“ (永元)九年,徼外蠻及撣國主雍由調遣重譯奉國珍寶,和帝賜金印紫綬,小君長皆加印綬、錢帛。……永寧元年,撣國王雍由調復遣使者詣闕朝賀,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又善跳丸,數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撣國西南通大秦”。故地一般認為在緬甸東北部,包括今撣(Shan)邦一帶。另見《後漢書》卷四-六、五一;《書鈔》卷五六;《珠林》卷六一;《初學記》卷一五;《六帖》卷六一﹔《冊府》卷九六八、九九七﹔《通志》卷一九七﹔《東漢會要》卷八;《玉海》卷一五二;一五四﹔《南詔史》卷上;《緬略》;《利病書》卷一一二;《荒史》;《讀史紀》卷一—九。
【陳按:另説否定撣國在緬甸撣邦之見,主張“撣”即Sham或Scham的對音,為海西國即大秦之地,在今敘利亞一帶(唐代杜環《經行記》作“苫國”)。在本書印刷本出版之後,對該説於網絡版予以增補,可參見WIKI百科撣國條。今特附注在此,以供讀者自行判斷,可免舊作言而不預之弊。】

撣人地
  《清史稿》卷五二八載,“緬甸……又有撣人之地,環其東境,舊稱九十九國,多為領屬,地廣兵強”。即今緬甸東北部的撣(Shan)邦一帶。參撣國條。另見《清續通考》卷三四五;《清史稿》卷一五四、四四六。

樿國
  《通典》卷一八七,“樿〔音擅〕國,後漢時通焉。和帝永元中,其國王雍由調遣譯奉國珍寶,……。樿國西南通大秦”。今緬甸東北部。參撣國條。另見《御覽》卷七九一;《通志》卷一九七;《通考》卷三三0;《圖書編》卷五九。

禪國
  《水經注》卷一;《六帖》卷三三;《寰宇記》卷一七九;《冊府》卷九九六;《指掌圖》。即撣國,見該條。

禪連河
  《舊唐書》卷一九八天竺,“中天竺據四天竺之會,其都城周迴七十餘里,北臨禪連河”。指今印度恒河(Ganges)中游。另見《珠林》卷三八;《御覽》卷七九二天竺;《冊府》卷九五八;《清一統志》卷四二四;《嘉慶志》卷五五八。

纏打兀兒
  《航海圖》圖二0。阿拉伯語 Sindapur 音譯,為今印度西海岸果阿(Goa)古稱。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