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
  《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原稱帕提亞(Parthia),又作樸桃(中世波斯語Partu),為波斯帝國一行省,在今伊朗東北部,於公元三世紀中葉後,阿薩息斯(Arsaces)王朝的簡稱。其後發展為西亞大國,包括今伊朗和兩河流域一帶。另見《漢書》卷九六;《後漢書》卷八八;《三國志》卷三0引《魏略》西戎傳;《晉書》卷九七;《梁書》卷五四;《伽藍記》卷四;《魏書》卷一0二;《周書》卷五0;《南史》卷七八;《北史》卷九七;《隋書》卷一八三;《類聚》卷九二;《白孔六帖》卷九七;《初學記》卷二九;《通典》卷一九二;《珠林》卷三二;《舊唐書》卷一三八;《新唐書》卷一五六;《太平廣記》卷五七;《御覽》卷七九三﹔《寰宇記》卷一八三;《冊府》卷九五七﹔《宋會要稿》冊一九七;《翻譯集》卷三;《能改錄》卷一;《通志》卷一九六﹔《玉海》卷一五二﹔《西使記》。

安都
   《魏書》卷一0二大秦國,“一名黎軒,都安都城”。為塞琉西王國都城,又稱安條克、安提阿,即今土耳其南部地中海東岸的安塔基亞(Antakia)又稱安提俄克(Antioch)。另見《北史》卷九七;《諸蕃志》大秦國。

安義河
  《萬國圖》。即 Ganges 的譯音,今印度恒河(Ganga)。又作安治河、安日河。

安日河
  《職方外紀》卷一圖;《坤輿全圖》;《坤輿圖說》卷上;《譯史》卷二。即安義河,見該條。

安西城
  《蠻書》卷六,“從上郎坪北里眉羅苴鹽井又至安西城,直北至小婆羅門國”。《新唐書》卷四三下,“一路自諸葛亮城西去騰充城二百里。又西至彌城百里。又西過山,二百里至麗水城。乃西渡麗水、龍泉水,二百里至安西城。乃西渡彌諾江水,千里至大秦婆羅門國“。或謂指今緬甸北部的孟拱(Mogaung)。

安邦口
  《安南志略》卷四。即安邦海口,見該條。 另見《元史》卷一六六;《馭交記》卷二;《利病書》卷一一八。

安治河
  《清續通考》卷三三三印度。即安義河,見該條。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