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12日

著名國學大師、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季羨林,昨晨 8時 50分左右,在北京 301醫院病逝,終年 98歲。季羨林獨子季承表示,父親是心臟病突發昏迷,其後搶救無效離世。曾五次探望季老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中午 12時亦趕到醫院,並哀痛地說:「我準備在 8月 6日為你祝賀生日,還準備了幾個問題準備和你討論啊!」北京大學昨晚在該校的百周年紀念講堂南大廳為季老搭設靈堂,今日起對外開放,供社會各界人士前來祭奠。(另見“中華萬年網”總顧問季羨林教授辭世 )

國學大師季羨林辭世 
  
季羨林晚年因身體欠佳, 2003年起長住北京 301醫院。院方指出,季老早上 8時 50分左右病逝後,遺體已於上午 11時半,由北京大學黨委、季承等人接離醫院,由特製冰櫃保存,「他走的時候很平靜,兒子全程陪着他」。

北大全體師生員工對季老辭世表示深切的哀思和悼念。而北大成立的治喪工作組,正開展相關工作。昨晨 11時,中共政治局委員劉延東亦有趕到醫院哀悼。曾與父親不和的季承昨日說,「我每天都去看望父親,他每次見到我都很高興,臉上笑呵呵的。昨(前)天我去看他的時候,他還坐在床上寫毛筆字。今(昨)天早上,他突發了心臟病,我很快趕到了醫院,當時他已經昏迷,醫生沒有搶救過來。」   由於季老夫人和女兒已相繼去世,因此季老只有季承一個親人。

對於季羨林老人的突然離世,季老得意弟子、上海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很傷心,又在博客發出《哀告》。錢文忠說,對季老的去世非常意外,因為上兩個星期季老的身體情況一直還比較良好,對未能見到他最後一面,感到非常難過和遺憾。不過,季老這半年來過得很幸福,因為兒子一直陪在他身邊。他的胃口很好,仍酷愛吃胡蘿蔔羊肉餃子。錢文忠又提到,不久前季老接受央視主播王小丫採訪,還思路極其清晰地連續說了半個多小時。

據悉,前日下午,季老還用毛筆題寫了「臧克家故居」,為汶川廣濟學校題寫了「抗震救災,發揚中國優秀傳統」。其間,季承還為老人按摩了手臂,他精神依然很好,談笑風生。而季老秘書李玉潔說,季老在 90歲前很少病,曾笑說要活到 150歲。

對於季羨林和另一位國學大師任繼愈昨日先後去世,現年 92歲、長年在香港生活的國學大師饒宗頤說,他和二位相識數十年,一日之內兩人相繼離世,消息太突然,他一時間很難接受,並寫了八個大字「國喪二寶哀痛曷極」。
         
被喻為國寶級國學大師的季羨林,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文化大革命及六四事件。文革期間,他儘管遭受迫害,但他一直堅持說真話。……季羨林是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繙譯家、佛學家、作家,精通 12國語言。他生前,溫家寶曾五次探望。溫家寶曾對他說,「你一生坎坷,敢說真話,直抒己見,這是值得人們學習的」。總結了季老的一生。

                                                        (據蘋果記者/北京人民網/新華社資料綜合)

         
季羨林  1911年- 2009年
終年: 98歲
名字:字希逋,又字齊奘
出生: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
學歷:北京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畢業,後赴德國哥廷根大學( Gottingen University)
      學習梵文、巴利文等,並取得博士學位
成就: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繙譯家、佛學家、作家;精通12國
      語言。曾任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重要作品:《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沙恭達羅》、《季羨林散文集》、《牛棚雜憶》等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

坎坷一生成就非凡

         
大師童年──窮鄉無書讀 饅頭當佳餚

童年的國學大師季羨林,竟是窮鄉僻壤的孩子。他生於山東最窮的縣最窮的村,祖父母因養不起,把最小的兒子送人。他出世時,祖父母已去世,家裏只剩下父親和年幼的叔叔。季老的童年,沒有幼兒園,沒有書香,也沒有父愛母教。他曾自述說,那時一年只吃幾次白麪,一年到晚吃鹹菜;他三、四歲時,每日最愛纏着一名舉人太太,她總給他一個半個白饅頭,他視為龍膽鳳髓,天下最佳美食。他在四、五歲時,只跟一個姓馬的先生認了一些字,家裏窮得連書本也買不起,而他亦每天只顧與兩名目不識丁的小孩子摸蝦玩水。

愛情婚姻──與妻沒交流 情陷德女孩

季羨林一生有兩個女人,一個是奉媒妁之言成婚、學術上跟他完全沒有交流的妻子,另一個是苦戀他 60年、終身不嫁的德國女子。季老 18歲時迎娶比他年長 4年的彭德華。他曾說,「夫人一輩子沒給我寫過一封信,對我一輩子搞的這套玩意,根本不知道是甚麼。但在道德方面,她超一流,對公婆盡了孝道,對丈夫絕對忠誠。」但季老心中惦記着的,卻是一名他婚後在德國留學時認識的德國女子伊姆加德。他形容,她是可人的美麗姑娘,他要寫畢業論文,她會主動敲他的房門要替他打字,報酬是「只要他陪她走遍哥廷根每一個角落」,二人過了一段甜蜜日子。後來他要返國,兩人無奈分開。

父子關係──曾決裂 13年 晚年又和好

季羨林育有一子一女,但父子關係一直不好,其間 13年來幾乎沒有見過面。季承出生不到三個月,季老就去了德國留學,杳無音信。 1946年,他在 11歲那年才首次見到父親。 1952年,他到北京讀書,與父親住在一起,父子開始熟絡起來。但一場文革,兩人關係又再度疏離。 1995年,父子關係更正式決裂,據悉他一度懷疑父親對母親不忠。直至去年底發生季老書畫被盜事件後,他替父親出頭,並在同年底到醫院探望父親,即跪了下來,淚水濕襟,言歸於好。自此,他常帶妻兒去探望父親,讓季老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晚年。

文革歲月──遭小兵批鬥 單車鏈打臉

文革期間,季羨林亦如成千上萬的知識分子一樣,遭批鬥。在《牛棚雜憶》書中,他描繪當時 50多歲的他,爬行去看病、被紅小兵用單車鏈抽打臉部。不聽話的時候,會被罰在烈日當空下睜眼看太陽一個多小時!季老以調侃筆調在書中講述自己在文革的遭遇,「現在人們有時候罵人為畜生,我覺得這是對畜生的污衊。畜生吃人,因為牠餓。牠不會說謊,不會耍刁,決不會先講上一大篇必須吃人的道理,旁徵博引,洋洋灑灑,然後才張嘴吃人。」而季老的收藏當時也被抄沒了,其中不少珍品曾落入江青等人之手。

晚年生活──體弱常留院 字畫遭盜賣

晚年因身體欠佳,季羨林在 2003年開始入住北京 301醫院。但去年 10月,季老爆出家中字畫被盜賣,鬧至滿城風雨後,他再度成為焦點。事緣字畫收藏家張衡發現不斷有季老字畫流入拍賣市場,由於季老否認自己曾賣畫,事件引起轟動。其後季承想去探訪父親,但遭北大有關人員的阻撓,引起社會軒然大波。北大在社會壓力下,因此對事件展開調查,但至今未有給季老和各界滿意的答案。季老曾對此回應稱:「偷畫的事情,誰也掩蓋不了。」而季承就在新華社記者唐師曾的協助下,去年底終於在戒備森嚴的北京 301醫院與父親見面。

學術成就──古梵文專家 譯印度史詩

季羨林在 1934年以全優成績在北京清華大學畢業,一年後留學德國,開始接觸印度古典梵文和中亞細亞吐火羅文。他認為,印度文化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要研究中國哲學及思想史,就先要熟悉梵文。文革後期,他偷偷把梵文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全部七章繙譯成中文。季老亦精通一種曾經消失的文字吐火羅文,他在 70歲高齡接手繙譯 88頁的吐火羅文殘卷,花了 15年完成這種浩大工程,以英文集結集成書。 1946年,他由德國返國後,任教北京大學,並創立東方語言文學系,把梵文研究帶入中國。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學術資訊_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