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來﹐漢文化圈能屹立於世界的東方而不敗﹐一個重要
的原因是其文明內涵隨著載體而完全保存下來。漢文化的最
佳載體就是用漢文記錄於漢人發明的印刷書籍上。今日兩河
流域楔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印度的梵文﹐不是早已消失﹐
就是靠學者研究而幸存。唯獨漢語文歷數千載而尚未衰﹐仍
為世界人口最廣大的地區﹑國度和民族所共用﹕時間飛逝﹐
今人可讀古書﹔空間縱橫﹐南北互明文函。

在二十世紀末期﹐漢語文面臨一個生死存亡的大挑戰﹕在電
腦-互聯網等新載體出現後﹐漢文還能生存嗎?經過中國海內
外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漢語文終於闖過了此一世紀難關﹐
而且漢文在電腦上的兼容性並不亞於西文。可是隨着新載體
的出現﹐也給漢語文及其使用者帶來一個新的課題﹕如何形
成漢文化圈共用的統一電腦文字?

由於政治原因﹐目前在中國內地乃至海外一些地區(如新加
坡)使用的是1949年後採取的簡體字﹐而港﹑澳﹑台等地則
仍然使用繁體字。倘若只是舊載體(如圖書﹑影視)交流﹐人
們或者還可憑借字典等工具作對照﹑翻查。可是在電腦文書﹑
電子郵件或互聯網上﹐書函﹑信息因簡繁體的系統﹑介面或
程式等的差異﹐往還間竟常成任誰也讀不懂的怪字。二千多
年前﹐秦朝用專制手段統一了六國文字﹐促成全國文化的大
交流﹔今日或不需要由於政治規定而強迫某些人放棄原用的
字體﹐但卻急需解決漢字簡繁體在電腦上的互相轉換問題。
現在海峽兩岸數地的學者﹑科學家正在為此而努力﹐故此人
類發展到廿一世紀的今天﹐或者不用再呼喚當代秦始皇的出
現﹐端靠當年被坑的的儒生就可解決漢文化圈延續﹑發展的
新難題﹗

 

(2004年2月16日在復旦大學﹑上海外國語
大學及中外關係史學會合辦的“東亞漢文化
圈與中國關係”國際學術會議暨中外關係史
學會第十四屆年會開幕式上發表的講話提綱)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新增文章_網絡卷